李毅忠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血栓性外痔的中药熏洗治疗

发布时间:2020-06-14  浏览次数:213 次     

  血栓性外痔的中药熏洗治疗

血栓性外痔是肛肠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病因多为肛门部压力增加(如便秘、排便努挣、咳嗽及长期站立或剧烈运动、分娩等) 导致肛缘静脉破裂,血溢脉外而于肛缘皮下形成状如圆形或卵圆形血块,由于血栓多发生于齿线以下,故称为血栓性外痔。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的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后逐渐变硬,推之可活 动,触痛及疼痛感明显。血栓性外痔应引起足够重视,失治误治可能会导致出血,甚至引发失血性休克。临床上血栓性外痔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干预为主,但手术切剥创伤大、术后疼痛感强,是部分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我国传统医学在防治血栓性外痔上有极大优势。

对于血栓性外痔的病因,自《黄帝内经》起就有其相关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对痔的发病进行了概述,表明饮食过度(包括过食辛辣、肥甘、生冷、饮 酒过度等)导致内生湿热下注大肠,阻滞气血运行,气血阻滞日久化热,大肠热盛肉腐肠络受损而便血;或为局部气血不畅,筋脉横呈发为痔核。后世医家对其病因有着进一步论述,如《丹溪心法》曰:痔者……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 不散而冲突为痔也。《外科正宗》曰:夫痔者……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而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浊气、淤血,流注肛门。《普济方》曰:盖热伤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周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坠入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清代王氏在 《医林改错》中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而痔病的发生多以脏腑亏虚为基础,加之饮食失调,内生热燥,博结下焦大肠,继而下迫魄门,或久座、负重、远行、产育等诸多诱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于肛门,或湿热下注,血与热结,气滞不散,经络犬牙,气滞血瘀,冲突而成。

现代研究表明,痔组织由表及里分别为表层的肛门上皮及黏膜,中层的大量的血管及平滑肌纤维,下次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通过对肛门周围微血管造影发现,从肛门括约肌的中间直到皮下结缔组织内存在大量洞状静脉。由于动脉与洞状静脉相通,导致大量血液直接注入静脉。静脉壁较薄弱,容易破裂发生血液瘀滞,从而产生痔,说明痔核局部有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液瘀滞状态存在。

    对于血栓性外痔,李毅忠老师认为其病机复杂,但总的病理基础不外乎气滞血瘀、结滞不散、血溢脉外而形成皮下肿块。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原则。常用药物为:当归20g、红花20g、延胡索15g、煅乳香15g、煅没药 5g、芒硝40g、苦参20g、黄柏30g、冰片20g。痔核肿胀者加 泽泻、木通、车前子;疼痛重者加川椒、血竭;肛门瘙痒者加地肤子、野菊花。以上诸药加水2000mL浸泡约10min,水开后转大火续煮20min取汁,药渣续加水2000mL,同法第2次取汁,两次药混匀倒入一起,装盆后待凉至适宜温度后4-6次坐浴10~15min,每日3次。方中当归入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功效,同时当归活血不伤正,祛瘀不留寇,为活血化瘀佳品;红花通经络止痛;延胡索、煅乳香、煅没药行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苦参、芒硝、黄柏、冰片外用清热消肿除湿。诸药合用,活血而不留瘀,行气而不伤阴,以达血活气行、肿 消痛止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能有效扩张外周血管,使血流量增加,而且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同时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镇痛镇静的效果是阿司匹林的1.7倍,而且当归对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炎性肿胀均有明显疗效,可增强免疫、抑制损伤、抑菌和促进创伤愈合等作用,故重用当归。中药熏洗坐浴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将热力与药力相结合,使肛门部肌肉松弛,腠理疏松,药物分子通过毛孔及血管直达病所,以达驱邪治病之功。

综上所述,血栓性外痔在发展过程中虽存在湿热、饮食失调、燥热、内伤等多种因素,但其根本病机为气滞血瘀,通过中药熏洗治疗血栓性外痔可取得较好疗效。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