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药方

经典药方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药方

熟地黄治疗痰饮水气病探微

发布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922 次     

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痰饮病,以及悬饮、臌胀、支饮等水气病治疗棘手,张景岳擅于应用大剂量熟地黄治疗痰饮水气病,当代医家陈继明教授,裘沛然教授善于应用大剂量地黄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或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痰喘)。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应用大剂量熟地黄治疗类似疾病时,常有峰回路转的效果。

1 熟地黄可补肾化痰饮

古籍中多记载熟地黄性黏腻,有碍消化,凡是气滞痰多、脘腹胀满、食少便溏、水湿内停者均不宜使用。如《本草纲目》指出:“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本草经疏》进一步指出:“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汤液中禁入地黄”。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更是直接否定熟地黄的意义,认为“熟地黄之制,庸工妄作,不足用也”。与上述医家不同,赵献可在《医贯》认为“痰本于肾”,善于应用地黄丸法治疗痰饮。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认为熟地黄不仅“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还因其产自中州沃土,色黄味甘“得土气之最厚者”,因此“能补五脏之真阴”;并且指出,肾阴虚导致的“水邪泛滥者,舍熟地黄何以自制”。张景岳结合《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多种疾病“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将熟地黄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

2 熟地黄治疗“血分”水气病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提出了“血分、气分、水分”的概念,指出:“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注云:“水分者,因水而病血也”“血分者,因血而病水也”,指出水气与血虚、血瘀等之间的密切关系,临床中发现,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肾衰等水肿病程较久的患者常伴有肢体麻木感、面色黧黑或青黑、唇舌紫黯或瘀点、舌下络脉迂曲、脉涩等瘀血内停的表现;静脉血栓形成、心衰肝瘀血等患者也会出现水肿,均符合“血分”“气分”病的描述。因此,生理上气、血、津液相互联系、相互滋生,病理上水气病中“气分、水分、血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3 熟地黄治疗常见水气病
   臌胀 肝硬化患者的大量腹水,属于中医水气病中臌胀的范畴。臌胀临床辨证治疗复杂且棘手,临床疗效差且易反复发作。《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将肝硬化腹水归为气滞水停证、脾虚水停证、湿热水停证、血瘀水停证、阳虚水停证,临床上多采用补益气阴、化瘀利水治疗,虽然较多患者可取得腹水缓解,但是部分缓解无效甚或加重。张景岳在《类经》中论述“塞因塞用”时,指出肾脏阴气亏虚导致“中焦气雍”情况,此时“欲散满则更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认为此时应用熟地黄“多服则宣通,峻补其下则下自实,中满自除矣”,为应用熟地黄治疗肾脏阴气大亏导致腹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4 熟地黄治疗痰饮水气病的指征
结合古籍及当代医家论述,当患者为肾阴大亏导致的痰饮水气病时,可尝试应用熟地黄治疗,尤其适用于久病、高龄体衰的患者。虽然肾虚导致痰湿上泛可出现苔白腻的痰湿假象,但是久病痰喘、水气病患者出现舌苔白腻还需要结合脉象及症状。鉴别痰湿是肾虚所致的痰浊虚浮上泛或新感湿邪,脉象尺脉细弱无力,无新感痰湿的症状等四诊资料有助于诊断。大剂量熟地黄可以在辨证为肾阴大亏的慢性支气管哮喘、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液、水肿等疾病中应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