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五苓散证治疗老年人焦虑性失眠1例

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1099 次     

验案举隅
刘某,女,75岁。2024年2月18日初诊。
主诉:入睡困难半年,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安静环境下卧床1.5 h后方可入睡,梦多,自行服药后入睡困难好转,具体药物不详。近1周入睡困难、多梦症状加重,自行服药后不能缓解,遂来就诊。刻诊:入睡困难,安静环境下卧床约2h后方可入睡,梦多,凌晨4~5点醒,白天乏力没劲,伴咳嗽,喘憋,活动后明显,心情欠佳,焦虑,自觉不安,易怒,口干,易饥饿,下肢肿,关节痛,纳食可,排尿时不自主排出少量大便,舌暗红、苔白有裂纹,脉沉。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中医病机:阳微阴亏,三焦不畅,燥热扰神。治以温阳益阴,分利三焦,舒郁宁心。方选五苓散合生脉散加减。处方:
茯苓15 g,猪苓10 g,夏天无6 g,桂枝10 g,黄芪45 g,太子参20 g,麦冬15 g,醋五味子15 g,炒酸枣仁15 g,北沙参15 g,郁金15 g,百合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其服药后少饮温水或温米汤。
2024年2月25日二诊:患者入睡困难、多梦、白天疲乏改善,咳嗽、喘憋、口干、易怒焦虑、易饥明显好转,仍有下肢肿、关节痛、排尿时不自主排少量大便,舌暗红、苔白,脉沉。予初诊方去猪苓,太子参减至10 g,肉桂易桂枝,加赤芍15 g、川牛膝15 g、牡丹皮15 g、首乌藤15 g、北柴胡10 g、黄芩片9 g、清半夏6 g,14剂。
2024年3月11日三诊:患者入睡困难进一步好转,睡眠改善,余症好转,偶见脚底冷,活动后喘憋。予二诊方赤芍改白芍,加木香10 g、独活10 g、川芎15 g、盐小茴香9 g、盐补骨脂15 g,7剂。
2周后随访,患者诉入睡正常,余症不影响生活。
按语:本案患者口干、易饥(胃中干、欲得饮水),入睡困难、梦多(不得眠)、烦躁焦虑(烦躁)、尿时有少量大便(小便不利)等症状与五苓散证表现相似。平旦阳气升,患者阴不潜阳,虚阳浮越,故凌晨4~5点醒;胃津亏虚,内生虚火,燥扰心神,故善饥口干、失眠烦躁;年老阳虚,运化无力,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故下肢肿;水遏三焦,枢机不利,少阳气郁则情绪低落、焦虑;肾主二便,肾阳衰惫,控制不力则尿时排便;水邪上犯,气失宣降,故咳嗽、喘憋;脾肾亏虚,土不生金,肾不纳气则活动后喘憋、乏力明显;水湿流注关节肌肉,郁阻气机,不通则痛;舌暗红、苔白有裂纹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水液分布不均、胃津不足,脉沉提示以里证阴证为主。方证相应,故以五苓散为主方,加用生脉散滋养胃阴。方中茯苓、猪苓、桂枝主以温阳助运,分利水湿,水肿得消;桂枝又能平冲降逆,水不上射,咳喘得止,睡眠得安。黄芪、太子参、麦冬、醋五味子、北沙参共奏滋阴除烦、益气健脾宁心之效;郁金、百合疏肝清心安神,烦躁得舒,情绪得缓;炒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夏天无活血通络、行气止痛,既针对关节疼痛,又入肝经行气解郁。嘱其服药后少饮温水或温米汤,为遵原文用法。二诊时患者诸症好转,仍肢肿、关节痛,考虑阳气温补未及,以肉桂易桂枝加强温阳功效,又能潜阳,更助眠安;加赤芍、川牛膝、牡丹皮防肉桂伤胃阴,兼活血止痛;去猪苓防伤阴;减太子参防土壅气郁;再入首乌藤增安神功效,北柴胡、黄芩片、清半夏取小柴胡汤意,调畅三焦,斡旋气机,使营卫阴阳正常交合以助睡眠恢复正常。三诊时患者出现脚底冷,考虑患者年岁已高,经治疗后津液得补虚阳得以潜伏,故而下元阳气不足,加盐小茴香、盐补骨脂温补肾阳;赤芍改白芍敛阴,防赤芍苦寒伤阳;木香、独活、川芎行气活血使气血流通,气血营卫周流正常则有助于安眠。阳气得复,枢机得运,水湿得化,气机通畅故寤寐安,心神宁。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