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52 次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组成。张仲景在《伤寒论》少阳病篇以口苦、咽干、目眩作为少阳病证的提纲,口咽目都是人身上窍,又都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故当少火被郁就口苦,火盛灼津就咽干,风火上煽就目眩。后又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所以历来多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尽管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受邪,正邪纷争,进退于表里之间,必影响开阖枢机之不利,故少阳病病机以机枢不利所致的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为要。张仲景创小柴胡汤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所以自东汉以来,医家思古不泥,充分继承和弘扬了张仲景的治疗思路,把握病机,灵活变通,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小柴胡汤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取得满意的疗效。
小柴胡汤能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调畅气机、平胆和胃,作用广泛,临床凡遇少阳经气不利、胆郁化火阳枢机不利胆火上冲胆气横窜、肝胆湿热、胆气旁走、上扰心神等见证者皆可用小柴胡汤治疗。但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的不同,注意加减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