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术后一例
发布时间:2024-11-02 浏览次数:11 次 来源:肛肠病医院
患者姓名:谢xx 性别:男 就诊日期:2024.10.18
主诉:肛瘘术后3月伤口未愈
现病史:患者3月前因高位复杂性肛瘘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中药外洗并在门诊间断换药治疗,现伤口仍未完全愈合,故来院就诊,近日纳食二便可,舌暗红苔黄腻,脉数。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肛门局部检查:截石位肛外无红肿包块隆起,11点原手术切口中央有一指甲盖大小创面未收口,分泌物少量,无红肿,无压痛痛,表面无波动感。退指无血染。
辅助检查: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正常。
中医诊断:肛漏
证候诊断:气虚血瘀型
西医诊断:肛瘘术后伤口愈合延迟
治 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处 方:
1. 外洗中药:
苏木30g 赤芍20g 乳香20g 没药20g
黄柏20g 二花20g 红花20g 芒硝30g后下
土元20g 五倍子20g 枯矾30g
7剂,每剂水煎2000ml每次500ml坐浴熏洗,2次/日。
2. 中药口服: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5g 当归15g
熟地15g 白芍15g 茯苓15g 苍术15g
二花15g 薏苡仁30g 山药20g 牛膝10g
黄柏10g 陈皮12g 乳香10g 没药10g
炙甘草10g
中药7剂,日1剂,水煎600ml分3次温服。
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之九华膏1g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1g交替外擦,1次/日。嘱加强营养,促进创面生长。
二诊:1周后复诊,创面较前有所缩小,但仍未收口,局部肉芽组织高起。改用生肌玉红膏外擦,继续中药外洗,方药如下:
苏木30g 赤芍20g 五倍子20g 枯矾30g
黄柏20g 芒硝30g后下 土元20g
5剂,每剂水煎2000ml每次500ml坐浴熏洗,2次/日。
心得体会:肛肠术后伤口愈合延迟,常见原因是手术损伤过大、伤口感染、伤口引流不畅,或者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如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如患贫血、营养不良、结核、克罗恩病、慢性肠炎、糖尿病等。同时,肛肠术后没有及时给予足量抗菌素及营养补充或术后腹泻、便秘得不到及时控制,致创面感染及血供不足,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术后换药技术差,换药不及时,创面换药消毒清洗不干净、不彻底,致创面感染或伤口水肿性肉芽过度增生,妨碍正常组织生成,也影响伤口愈合。中医理论认为,肛肠病患者手术治疗后肛周血脉受损较重,可因气血阻滞合并邪气外侵引起肛周局部肿胀、疼痛,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其治疗必须在消除肿痛治疗的同时清热解毒,以恢复局部受损的血脉循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有助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的恢复。
肛肠病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尤其肛周脓肿及肛瘘术后,创面为III类切口,手术治疗后容易引起伤口污染,影响愈合。我科常于术后应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中药四黄汤加减以减轻肛周创面炎症反应,预防创面感染。同时以当归、紫草、血竭、地榆为主配伍的九华膏外涂换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
术后伤口愈合。若还不凑效,加用生长因子或生肌玉红膏治疗。同时患者擦洗伤口过勤、过细,或活动量过大,创面反复收到摩擦刺激,也可引起创面炎性水肿,阻碍正常组织的生成,延迟伤口愈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