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中医治未病

发布时间:2025-06-02  浏览次数:10 次     

小孩子的身体就像一棵刚发芽的小树苗,虽然充满生机,但抵抗力较弱,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生病时,往往已经发烧、咳嗽或者拉肚子了,但其实在孩子真正发病之前,身体已经发出了一些“求救信号”。

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前兆,就能提前干预,让孩子少受罪,病情也能更快恢复。

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结合现代科学认知,聊聊孩子生病前的几个常见前兆,以及如何及时应对。

1. 摸小手

中医认为,手脚的温度能反映身体的状况。健康的孩子,小手通常是温热的,不凉也不燥热。

如果发现孩子的手心特别热,甚至出汗,可能是体内有“热”,比如积食或即将发烧;

如果小手冰凉,可能是受寒了,或者气血不足,容易感冒。

 

应对办法:

手心热:减少高热量食物(如油炸、甜食),适当喝点白萝卜水或山楂水消食。

手心凉: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和腹部,可以喝点生姜红糖水驱寒。

2. 闻口气

健康的孩子口气是清新的,如果早上起床或者平时闻到孩子嘴里有酸臭味、腐臭味,多半是消化不良或积食了。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的孩子不仅容易生病,晚上睡觉也会翻来覆去不安稳。

应对办法:

调整饮食,少吃肉、零食,多吃易消化的粥、蔬菜。

喝点麦芽、山楂煮水助消化,或者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揉腹)。

3. 看大便

大便的状态直接反映孩子的消化功能。如果大便干硬、便秘,说明体内有热;

如果大便稀溏、有未消化的食物,可能是脾胃虚弱;如果大便特别臭,可能是积食了。

应对办法:

便秘:多喝水,吃蒸苹果、红薯、菠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腹泻:少吃生冷食物,煮点山药粥或焦米粥(大米炒黄后煮粥)健脾止泻。

4. 观察精神状态

孩子平时活蹦乱跳的,如果突然变得蔫蔫的、不爱玩、容易累,或者烦躁哭闹,可能是身体不舒服的前兆。

中医认为,阳气不足或体内有湿热,都会让孩子精神不振。

应对办法:

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如果伴随食欲差,可以煮点陈皮水理气开胃。

5. 观察睡眠状态

健康的孩子通常入睡快、睡得安稳。

如果发现孩子晚上翻来覆去、踢被子、磨牙、说梦话,甚至突然哭醒,可能是积食、受惊或者体内有热。

应对办法:

睡前2小时不吃难消化的食物。

用温水泡脚,有助于安神。

可以试试小儿推拿,比如清天河水(前臂内侧从手腕向肘部轻轻推拿)帮助清热安神。

6. 观察舌头

舌头是反映内脏健康的“镜子”。健康孩子的舌头是淡红色,舌苔薄白。

如果舌苔厚腻、发黄,可能是积食或湿热;如果舌头红、无苔,可能是阴虚内热;

如果舌头有齿痕,可能是脾虚湿重。

应对办法:

舌苔厚腻:少吃油腻食物,喝点薏米红豆水祛湿。

舌红少苔:多吃梨、银耳等滋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总结:早发现、早调理,让孩子少生病

孩子的身体很敏感,生病前往往会通过小手温度、口气、大便、精神、睡眠和舌头等发出信号。家长平时多留心观察,就能在疾病初期及时调理,避免病情加重。

中医讲究“治未病”,与其等孩子生病了再着急,不如平时多关注这些细节,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和小儿推拿等方法,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减少生病的机会。孩子少受罪,家长也更安心!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