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明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中医骨伤知识科普

发布时间:2024-07-10  浏览次数:12 次     

颈椎病中医健康宣教知识

01

一、颈椎病概念

中医病名:属“项痹病”范畴,多因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或肝肾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


常见症状:颈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 、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头晕、头痛,严重者可能出现恶心、视力模糊 、部分患者伴有耳鸣、心慌。


02

中医病因?

1. 劳损过度: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姿势不良,导致颈部气血瘀滞。

2. 外感风寒湿邪:颈部受凉,寒湿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

3. 肝肾亏虚:中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易发颈椎退行性病变


03

中医理疗方法?

1. 针灸疗法

2. 中药外敷 :使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敷,促进气血运行。

3. 拔罐 :针对肩背部肌肉僵硬,拔罐可祛除寒湿,刮痧可疏通经络。


04

日常调理与预防?

1.正确姿势 :避免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保持视线与屏幕平行;每隔30分钟活动颈部。

2. 颈部保暖:避免空调、风扇:直吹颈部,秋冬季节佩戴围巾或高领衣物。

3. 功能锻炼 :米字操:缓慢用头部写“米”字,动作轻柔,每日2次。

耸肩运动:双肩上提→后旋→下沉,重复10次,缓解肩颈紧张。

双手托天:双手交叉上举,抬头看手背,拉伸颈部后侧肌肉。

4. 睡姿与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避免过高或过低;选择支撑性好的材质(如荞麦枕)。

5. 饮食调养 :多吃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黑豆、核桃、枸杞、杜仲煲汤,忌食生冷,避免寒湿内侵。


05

中医情志调护

1. 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焦虑紧张(肝主筋,情志不畅易加重气血瘀滞)。

2. 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六、注意事项

1. 急性疼痛期避免自行暴力按摩或剧烈运动,需及时就医。

2. 颈椎病易反复,需坚持治疗与日常养护结合。

3. 若出现严重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警惕颈椎病加重或并发症,立即就诊。






肩周炎中医健康宣教知识

01

一、

肩周炎概念



1. 中医病名:属“肩痹”“冻结肩”“五十肩”范畴,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或劳损导致肩部气血瘀滞,筋脉失养。

2. 典型症状:

疼痛:肩部酸痛、刺痛,夜间加重,可放射至手臂。

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困难(如梳头、穿衣困难)。

僵硬:肩关节僵硬,晨起明显,活动后稍缓解。

压痛:肩前、肩后或外侧有明显压痛点。


02

中医病因?

1. 外感风寒湿邪:肩部受凉或久居潮湿环境,寒湿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

2. 气血瘀滞:长期劳损或外伤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

3. 肝肾不足:中老年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易发肩部退行性病变。

4. 劳损过度:频繁提拉重物、姿势不良(如长期伏案)导致肩部肌肉慢性损伤。



03

中医理疗方法?

1. 针灸疗法

2. 拔罐/走罐 :在肩背部膀胱经或疼痛区域拔罐,祛除寒湿瘀血;走罐法可增强活血效果。

3.艾灸疗法:艾灸肩髃、肩髎、大椎、天宗等穴,温经散寒,缓解僵硬。

4.中药外敷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04

日常调理与预防?

1.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避免暴力拉伸)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手指沿墙缓慢上爬至极限,保持5秒,重复10次。

钟摆运动:弯腰患臂自然下垂,画圈摆动,每日2组,每组5分钟。

毛巾牵拉:健侧手抓毛巾上端,患侧手抓下端,缓慢向上牵拉。

2. 避寒保暖 :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肩部,秋冬季节穿戴护肩或厚衣物; 睡前热敷(热水袋或盐包)肩部15分钟,缓解僵硬。

3.合理用肩:避免长时间提重物或保持单一姿势(如伏案、打字),每隔30分钟活动肩部。

4. 饮食调养 :多吃补气血、强筋骨食物:黑豆、山药、枸杞、核桃、猪蹄筋。忌食生冷,适量饮用生姜红枣茶温通经络。

5. 睡姿与枕头:避免侧卧压迫患肩,枕头高度以保持颈椎中立位为宜。


05

中医情志调护

1. 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焦虑(肝郁气滞易加重气血瘀阻)。

2. 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和气血。


06

注意事项

1. 急性期(疼痛剧烈时)以休息为主,避免强行锻炼,理疗手法需轻柔。

2. 恢复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忌暴力牵拉以防二次损伤。

3.及时就医:若肩部肿胀发热、活动严重受限或伴上肢麻木,需排除其他疾病(如颈椎病、肩袖损伤)。






腰椎病中医健康宣教知识

01

一、

腰椎病概念




1.中医病名:属“腰痛”“痹症”范畴,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或劳损导致腰部气血瘀滞,筋骨失养。

2. 常见症状:

腰部疼痛:酸痛、钝痛或刺痛,久坐、久站后加重,活动后稍缓解。

活动受限:弯腰、转身困难,严重者行走受限。

下肢症状:疼痛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或小腿(坐骨神经痛),伴麻木、无力。

局部体征:腰椎压痛,肌肉僵硬,叩击痛阳性。


02

中医病因?


1. 外感邪气:腰部受寒湿侵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2. 劳损过度:长期负重、久坐、姿势不良(如弯腰搬物)导致腰肌劳损或椎间盘退变。

3. 肝肾不足: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易发腰椎退行性病变。

4. 跌扑损伤:外伤或急性扭伤导致气血瘀阻,引发慢性腰痛。


03

中医理疗方法?

1. 针灸疗法

2.拔罐/走罐: 沿膀胱经或疼痛区域拔罐,祛除寒湿瘀血;走罐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 艾灸疗法 :艾灸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温补肾阳,驱散寒邪。

4. 中药外敷:活血化瘀中药(如乳香、没药、威灵仙)调糊外敷腰部。


04

日常调理与预防?

1. 功能锻炼(需循序渐进,避免急性期锻炼)

五点支撑法:仰卧屈膝,以头、双肘、双足为支点抬起臀部,保持5秒,重复10次。

飞燕式:俯卧,双手背后,抬头挺胸抬腿,维持3秒,每日2组,每组10次。

倒走训练:在平坦场地倒走10分钟,增强腰背肌力。

2. 正确姿势 :搬重物时屈膝下蹲,避免弯腰直腿;坐姿保持腰椎直立,使用腰靠支撑。

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起身活动腰部。

3. 腰部保暖 :避免空调直吹腰部,秋冬季节佩戴护腰或穿高腰衣物;睡前热敷(盐包或热水袋)腰部15分钟,促进气血流通。

4. 睡姿与床垫 :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腰椎中立位;避免俯卧睡姿,减轻腰椎压力。

5.饮食调养 :多吃补肾强骨食物:黑芝麻、核桃、杜仲猪腰汤、牛骨汤。;忌食生冷寒凉(如冷饮、螃蟹),适量饮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


05

中医情志调护

1.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肝郁气滞易加重气血瘀阻)。

2. 练习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或太极拳,调和气血,强健腰脊。


06

注意事项

1. 急性期(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需卧床休息,避免推拿正骨,及时就医。

2. 警惕马尾综合征:若出现大小便失禁、会阴麻木,需立即就诊。

3. 避免误区:不盲目使用“腰椎牵引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不随意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骨性关节炎中医健康宣教知识

01

一、骨性关节炎概念




1. 中医病名:属“骨痹”“痹症”范畴,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或慢性劳损,导致筋骨失养,关节气血瘀滞。

2. 常见症状:

a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多见于膝、髋、手指等负重关节。

b僵硬感: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活动后稍减轻。

c活动受限:关节屈伸不利,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如膝内翻、手指结节)。

d局部体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可有摩擦音。


02

中医病因?


1. 肝肾亏虚: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退行性病变。

2. 气血瘀阻:长期劳损或外伤,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关节。

3. 外感寒湿:关节受寒湿侵袭,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

4.痰瘀互结:病程日久,痰湿与瘀血互结,加重关节肿胀变形。


03

中医理疗方法?

1.针灸疗法

2. 艾灸疗法 :艾灸关节局部穴位(如膝眼、足三里)及肾俞、命门穴,温补阳气,驱散寒湿。

3. 中药外敷:活血化淤、祛风散寒。


04

日常调理与预防?

1. 减轻关节负担:避免长时间爬楼梯、下蹲、提重物;肥胖者需控制体重。 使用手杖、护膝等辅助工具减轻关节压力。

2. 功能锻炼(以不加重疼痛为原则)

直腿抬高**:仰卧抬腿至30度,保持5秒,重复10次(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关节活动操:坐位缓慢屈伸膝关节或活动手指关节,每日2组,每组10次。

游泳/骑自行车:非负重运动改善关节灵活性。

3.避寒保暖:秋冬季节穿戴护膝、手套,避免关节直接吹风受凉;睡前热敷关节(盐包或艾叶热敷袋)15分钟。

4.饮食调养 :多吃补肾强筋、活血食物:黑豆、核桃、牛筋、山药、枸杞、桑葚;忌食生冷、海鲜(如螃蟹)等寒凉之品,少饮酒及咖啡。

5. 生活起居 :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变换姿势活动关节; 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保持关节自然生理曲度。


05

中医情志调护

1.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肝郁气滞易加重气血瘀阻)。

2. 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导引术,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06

注意事项

1. 急性发作期(红肿热痛明显)以休息为主,避免热敷或剧烈运动。

2. 避免误区:不盲目服用“壮骨”保健品,需辨证调理。 不自行暴力按摩或过度锻炼,防止关节损伤加重。

3. 及时就医:若关节肿胀加剧、活动严重受限或伴发热,需排除感染或其他疾病。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