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疼痛性疾病处理
发布时间:2024-11-10 浏览次数:127 次
骨科有哪些常见疼痛?该怎么办?
提到骨科,说起骨痛,很多人都会想到骨折。想到“骨头断了要痛死人的”,立刻有了不寒而栗的感觉。其实,并不是所有骨痛都这样“来势汹汹”,比如今天要说的这种骨痛,虽然貌似“温柔”,但是“绵里藏针”,一定要警惕!
在骨科门诊中,约有80%~90%的患者涉及各种各样的疼痛,主要有颈肩痛、胸背痛、腰腿痛、髋关节和膝关节疼痛等。这些疼痛均是由肌肉、筋膜、韧带、椎间盘、软骨、骨骼等各种解剖结构的病变引起的。其成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本文将从疼痛原因、治疗策略及日常防护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科学应对骨科疼痛。
骨科疼痛的常见原因

01
创伤性疼痛
· 骨折与外伤:直接撞击、跌倒或运动损伤可导致骨折、韧带撕裂等,表现为剧烈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
· 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如久坐、低头)、过度使用关节(如运动员)或重复性动作(如搬运重物)可能引发肌肉劳损、肌腱炎等。
02
炎症性疾病
· 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磨损)、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及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表现为关节红肿、僵硬及活动痛。
· 感染性炎症:如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常伴随高热、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03
退行性病变
即人体组织器官的自然老化。如“温水煮青蛙”一样,退变所导致的骨痛是发病率最高而在初期又最不被重视的疼痛,随着时间的延续,疼痛积重难返,后期再要消除疼痛难度就大了。退变引发的骨痛是我们这里重点要介绍的骨痛。
· 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导致骨骼脆弱,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疼痛,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
· 骨关节炎:中老年人群因关节软骨退化,出现膝关节、髋关节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
04
代谢性疾病
· 痛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引发突发性剧痛,多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
· 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病引发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畸形及全身骨痛。
05
肿瘤相关疼痛
· 原发性骨肿瘤:如骨肉瘤,疼痛夜间加重且呈进行性加剧,可能伴随局部肿块。
· 骨转移癌:乳腺癌、肺癌等转移至骨骼时,疼痛为首发症状之一,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骨科疼痛的科学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塞来昔布,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及炎症控制。
· 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用于重度疼痛短期镇痛,需严格遵医嘱以避免成瘾。
· 特异性治疗药物:如降尿酸药(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双膦酸盐抑制骨质疏松进展。
物理治疗与康复
· 冷热敷交替:急性损伤48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慢性疼痛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 理疗技术: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疼痛,超声波缓解肌肉痉挛,针灸调节神经功能。
· 运动康复:定制化锻炼(如游泳、瑜伽)增强关节稳定性,避免二次损伤。
手术治疗
· 微创介入:关节镜清理术修复软骨损伤,神经阻滞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 关节置换:严重骨关节炎患者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恢复功能,5年假体存活率超90%。
· 肿瘤切除与重建:针对恶性肿瘤采用保肢手术联合放化疗,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
日常防护与疼痛管理
01
生活习惯调整
· 姿势管理: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每30分钟活动肩颈。
· 体重控制:BMI超过28者膝关节压力增加4倍,减重可显著降低关节磨损风险。
02
营养与骨骼健康
· 钙与维生素D补充:成人每日需摄入1000mg钙,可通过牛奶(300ml≈300mg钙)、深绿色蔬菜及维生素D3制剂实现。
· 抗炎饮食:增加Omega-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减少红肉及精制糖摄入,缓解关节炎症状。
03
早期预警与就医
· 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0-3分为轻度可居家观察,7分以上需及时就医。
· 危险信号识别:夜间痛醒、不明原因消瘦、关节迅速肿胀需警惕肿瘤或感染,48小时内就诊可提高治愈率。
骨科疼痛的管理需遵循“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原则。日常防护结合科学治疗,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影响生活质量,建议至骨科专科完善X线、MRI等检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