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间血栓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muscular calf vein thrombosis,MCVT)是原发并局限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属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周围型,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
肌间静脉是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再远端的静脉丛,主要是指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的静脉丛,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是我们小腿最大的肌肉,位于小腿后侧,肌肉内有大量静脉丛,称为肌间静脉。

为什么这个部位容易形成血栓呢 ?
小腿肌间静脉丛管径纤细,分支较多,静脉瓣膜较少,交织成静脉网,血流缓慢,肌间静脉存储血液,当肌肉收缩时,将血液挤出小腿,当肌肉舒张时,又重新存储血液,当长期久卧、久坐的人群,血流速度缓慢,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哪些情况会引起肌间静脉血栓呢?

三大高危因素:制动,高凝状态,手术创伤。
容易“栓”住哪些人呢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吸烟,酗酒者

老年人、孕产妇、肥胖人群

长期久坐、久卧不动者

有家族血栓病史者

接受过手术或外伤后卧床者

临
床
表
现

患肢有不同程度的酸胀、疼痛、肿胀和沉重感,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症状加重,患肢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呈紫红色,有时伴有发热、心率加快等症状,双下肢相应平面周径相差0.5cm以上。
它对人体的危害大吗

肌间静脉血栓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脱落,易导致肺栓塞。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咳嗽、缺氧症状、心率加快等。
一旦发生肌间静脉血栓是否需要治疗?
首先要评估患肢的症状、血栓的范围和大小、血栓指标D-二聚体是否升高,对于血栓指标升高的患者,要避免按摩、拍打、挤压患肢,这些做法非但没有益处,反而大大增加了血栓脱落的风险。
根据《2021年欧洲血管外科学会静脉血栓管理指南》推荐:
对于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是否抗凝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血栓进展危险因素、出血风险综合决定;对于症状性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如果需要抗凝治疗,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推荐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而不是先使用低分子肝素后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如果不抗凝治疗,建议1周后复查全下肢超声,并临床再评估。对于合并肿瘤的患者考虑超过 3 个月的抗凝治疗。
●术后应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如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等,促进血液循环。

●合理膳食,保持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病情允许下,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500毫升以上。
●使用间歇气压治疗仪、梯度压力袜、足底静脉泵等通过对肢体施加周期性压力,促进血液回流。

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以及及时就医是预防和应对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