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秀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头汗”俗称“蒸笼头”——我的经验体会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42 次     

        导读:临证中,头汗比较常见,特别是幼儿出头汗多的状况比较多见。如若无其他不适,一般不作病态,抑或适当饮食起居调理,即可解决问题。一旦头汗特多,有烘热之状,如蒸笼之热气腾腾一般,则往往伴随其他症状,属于病态,需要辨证论治。

         头汗是头部汗出异常的总称,包括头顶部、额部、项部及面部的汗出异常。因头部的汗出量多,如适逢外界气温稍低或湿度较大时,头部会出现蒸蒸汗雾犹同蒸笼揭盖的现象,所以俗称头汗为“蒸笼头”。


        治疗体会:

1、“头为诸阳之会”,全身阳经均会于头部。因此,临证所见头汗病证的治疗常以清热、泄热等法为主。

从现代生理学研究可知,头皮在人体散热诸环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临证所见头汗患者,在婴幼儿时戴帽较早较久、保暖条件较好者是比较多的,并且民间还有“婴儿时戴无孔帽(指头顶百会穴处缝密),最易患蒸笼头”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尚需作进一步探讨。但婴幼儿代谢旺盛,所戴婴儿帽似以质地疏松多孔、透气性能良好而头顶部勿紧闭者为宜。

2、自幼即患头汗者,治疗效果较难满意。

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火,虚实错杂者宜用;因头汗者每有肝旺之证,又因肝脉在巅顶与诸阳经交会。故龙胆泻肝汤泻肝泄热,有助于诸阳经火清汗敛,证重者还可加用当归龙荟丸吞服;竹叶石膏汤、人参白虎汤均益气阴而大清胃与大肠之阳明经热,头汗而同时伴有口渴喜凉饮、饮不解渴、舌苔薄黄而干、脉洪等阳明气热甚者相宜。

3、小柴胡汤治头汗病证,系清代医学家唐容川的经验。若用来治自幼即头汗者,效果不太显著。若治疗头汗经久不愈而全身出汗反少者,比较有效。唐容川在《血证论·出汗》中说:“汗者,气分之水也。血虚则气热,故蒸发其水,而出为汗。但头汗出,身不得汗者,乃阳气内郁,冒于下而为汗。以小柴胡汤解其郁,则通身得汗而愈。”可供参考。

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系《金匮要略》方,原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后来多用来治疗自汗、盗汗、不寐、崩漏、心悸、怔忡等证。近代已故名中医岳美中用此方治疗项部汗自出,竟日淋漓不止,频拭不解之证,均数剂获效。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