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肝煎
发布时间:2025-08-23 浏览次数:21 次
-
肝郁之病机特点
肝郁,是郁证之一。王安道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可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郁滞而不通,而郁之为病亦比较多见。在《内经》中,就已经有木郁、土郁、水郁、火郁和金郁之分。
而张景岳则将郁证分为怒郁、思郁与忧郁三种。所谓“怒郁”,是指“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可见景岳所说的“怒郁”,实际上是指肝郁,亦就是《内经》中的“木郁”。
肝为风木之脏,主藏阴血,内寓相火,性善条达而气宜疏泄流通,故曰体阴而用阳。若大怒则伤肝,肝伤则气机闭塞不通而为肝郁。肝郁不疏,相火不能敷布则动火,动火则伤其脏血,故景岳称之为“气逆动火”,这是肝郁所导致的主要病机特点。
所以,临床辨证往往要抓住或因郁怒而病发,或因郁怒而病证加重的特点。此外,由于肝郁而气不行,进一步还可以导致血滞、水阻、湿停、痰凝等变化,由无形之气病产生有形之邪结,这是肝郁病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亦应引起重视。
-
化肝煎之方药作用
“木郁达之”,是治疗肝郁的正治之法。何谓“达”?景岳认为:“但使经络通行,则木郁自散,是即谓之达也。”故本方用药总不离于疏通之法。青皮善解郁怒,疏肝破滞气以宽胸胁三焦之郁而为方药之主;气郁动火,则以栀子清火宣郁;火动而伤血,故用芍药入血分,补血热之虚,以泻肝火之实;更兼丹皮善行血滞,滞去则郁热自解;泽泻长于渗水去湿,利小便以泻伏火;陈皮理气化痰,气实痰滞者必用;土贝母最降痰气,善开郁结。用药丝丝入扣,作用专于解郁。
至于由气郁所引起的血滞、水阻、湿停、痰凝等变化,治疗皆应以解郁行气为主。故景岳说:“凡属有形之证,亦无非由气之滞,但得气行,则何聚不散。”所以,临证时还必须参合其脉证病机之变,灵活加减化裁,方能做到郁开而气顺,气行血运,水火相安。
-
与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之比较
目前临床上有不少医家运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来治疗肝郁病变,亦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但笔者认为,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原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治疗由于少阴阳气内郁,导致气血阴阳不相顺接,见证以四肢厥逆为主,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其治疗作用以通少阴阳气之郁而调和气血为主。但由于本方又可以疏肝理脾,所以后世发展用之以治疗肝脾不和的胸胁脘腹不舒等证。
至于柴胡疏肝散,则是在运用四逆散治疗肝脾不和的基础上,改枳实为枳壳,加上陈皮、香附、川芎而成方,使之在组方上加强了疏理气血的作用。香附为血中之气药,川芎为气中之血药,二者行气运血的作用甚好,所以景岳用柴胡疏肝散主要治疗由于气逆血滞所致的胁痛(见《景岳全书·胁痛》)。
四逆散与柴胡疏肝散二方,虽然都可以用来治疗肝郁病变,但若论方证相应,证机一致,最适合解决肝郁所具有的病机特点,则不如化肝煎。所以,临床治疗肝郁诸证,宜以化肝煎为主,参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的组方特点,灵活变通,惟求取得最佳疗效为要。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