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10-14  浏览次数:34 次     

   君相二火的平衡是维持人体气血阴阳安和的关键枢纽,中医学谓之“心肾相交”,又名“水火既济”。若君相功能失调,肾水无以制约心火,则致心君之火燔灼于上,耗损阴精,阴精充足是相火安位之关键,阴精不足则阴不敛阳,相火妄动,龙雷之火上越而扰神,加重“君不主令”的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精神情志症状。患者的躁郁往复,究其根本,应责之君相失和,致阴阳往复偏胜,此消彼长,情志之“阴平阳秘”状态失常,致阳动(躁狂)、阴静(抑郁)之态更替不休。

   1.1 躁狂期:君火失明,相火妄动 

患者躁狂相主要表现为:活动/精力增加、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冒险行为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患者躁狂期过度亢奋的表现应责之于火亢。君火为心所主,需清明而稳定,若君火不明,则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易出现情绪失控。且相火亦受君火制约,君火静谧则相火闭藏,但人处于气交之中,多动而少静,外界事物又时时感应于心,故君火易动而难静,因此相火亦常亢而为害,正如张景岳言:“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景岳全书》载:“相火炽则君火亦炎,此以有形者病及无形者也。”相火妄动则易与君火相煽而亢烈于上,上扰心神,甚则炼液为痰,痰火互结壅塞清窍,发为躁狂。

   1.2 抑郁期:壮火食气,君相俱衰 

患者抑郁相发作往往比躁狂相更加频繁,症状多与单纯抑郁症类似,呈现出淡漠、情绪抑郁等临床表现。患者在躁狂期时,君相之火俱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亢盛之火易灼伤气阴,气阴两虚则形神失养,表现出疲惫、淡漠等抑郁相前兆症状。同时,阴精受损则阳失其根,久而阴损及阳,君相之火渐渐由盛转衰,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灵枢·邪客》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君火衰弱则心神失养,易出现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表现;相火寄于肝肾,为温养之火,温煦五脏六腑,助肝疏泄、调畅气机,相火衰则肾阳衰弱、肝失疏泄,肾阳虚衰则肾不化气,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故而发为抑郁。总之,患者的抑郁相表现,本质为君相火衰而致气阴两虚、神失所养,正如《景岳全书》所载:“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

   1.3 缓解期:阴阳胜复,夙根留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患者由于君相失衡,导致体内“升发”与“蛰藏”、“亢奋”与“抑制”的功能失序,阴阳相对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表现出阴阳交替往复的局面,如躁狂→抑郁:躁狂时君相火亢,煎灼阴液,阴精受损而致阳失其根,终致气虚火衰,转为抑郁;抑郁→躁狂:抑郁时君相俱衰,气机郁闭,酿生痰瘀,此等病理产物久伏则化为躁狂发作之夙根,若经情志、外邪等因素刺激而引动,则致君相失衡而发作躁狂。在抑郁、躁狂交替发作期间,患者有时情绪症状显著减轻或完全消失,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此时则为的缓解期。人体正气具有修复调节作用,可使疾病向愈。缓解期时,由于人体正气的自愈修复功能,君火逐渐恢复调节能力,相火受君火调控也得以安复其位,此时人体气机也因君相安位而进入“阴阳自和”的状态,故情绪稳定,心理状况得以缓解。虽然缓解期时君相二火的生理功能步入正轨,但人体气血、阴精尚未完全恢复,且痰瘀未净,夙根仍在。此时若患者情志失遂或外邪入侵,则易引动夙根、内伤气血,从而进入新一轮的躁郁往复病程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