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阳气圆运动之内涵诠释

发布时间:2025-10-14  浏览次数:105 次     

1.阳气圆运动之内涵诠释
   “阳气圆运动”是彭子益依据《易经》河图及中气升降理论,在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阳气在体内的运动模式。其核心为脾胃之气为中轴,心、肝、肺、肾之气为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8],本质是阳气的升降运动由五脏之间气机的相互协调来推动。在自然界中,春至则生机勃发,阳气渐盈;及至夏日,万物繁盛,阳气鼎盛至极;秋风起时,果实满枝,阳气收敛归藏;冬日严寒,万物静候,阳气深伏潜藏。自然界呈现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现象,形成四季阳气的盛衰。春季上升属木,夏季畅达属火,秋季收敛属金,冬季封藏属水;“中气”居升浮降沉中,是大气升降的交合之处,故中气属土。与自然界相似,人体内也有类似的阳气运行过程。肝木升于左,肾阳随肝气升发至心,化为心阳;肺金降于右,心阳随肺气肃降至肾,转化为肾中封藏之阳。脾胃为阳气之源,亦为气机枢纽,协调气机运动从而完成阳气的周身流转。当圆运动规律平衡被打破,阳气运行失常,中轴不转,四维之轮升降错乱,则导致人患疾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神志活动之阳气圆运动生理机制
   生理上,在阳气圆运动作用下,神志活动的产生过程即阳气的上升过程,储存过程即阳气的下降过程,表现过程则有赖于阳气的升降。神魂意魄志,其性主动,属阳,为人之“生命活力”。《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人的神志活动是阳气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因此阳气圆运动亦是神志活动的基本准则与运转规律,神志活动的产生、储存、表现与阳气升降密切相关。
   神志活动的产生,源于肾中精气的激发与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髓聚而为脑,脑为元神之府。肾中精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神志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在阳气圆运动的视角下,肾阳作为阳气之根本,其升发与温煦作用是推动肾中精气上达至心神的关键动力。当肾阳充足,肾精得以激发,上达心神,神志活动便得以产生。
   神志活动的储存,是一个由心神起始,经过“脾意”“肺魄”,最终储于“肾志”的过程。心主血脉,藏神,是神志活动的主宰。在阳气圆运动中,心阳是神志活动的发起者,遇外界刺激时,由心触发神志活动,产生感觉,信息由肺阳传递到脾阳进行处理,形成短期记忆,判断处理后的信息再由肺阳呈递给肾阳,肾阳凝缩为肾精,即形成长期记忆。
   神志活动的表现,则贯穿于阳气升降全过程,但均由心神表现。在阳气上升过程中,若脾阳及肝阳受到外界刺激,调用肾精中所存记忆,作出“思则气缓”“怒则气上”等反应时,将影响阳气上输心时的状态,经“心神”决策后,则向外表现,即为情绪及应答;抑或阳气下降过程中,肺阳受抑,表现为“悲则气消”,也会影响心阳的传递及表现.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