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发布时间:2019-08-14 浏览次数:10613 次
案例(四)
姓名:覃艳 性别:女 年龄:47岁 就诊日期:2018年7月13日
主诉:间断咽部异物感、疼痛不适1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不适感,似有物咽之不下,吐之不出,触之未见明显包块,未予重视,逐渐感疼痛不适,呈刺痛,阵发性,异物感逐渐明显,但未影响进食,与生气时疼痛及不适感明显,夜间较白天轻,偶有上腹部不适,偶有疼痛,呃逆,无反酸,排便时有下坠感,大便不规律,小便正常,今日来就诊。
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滤泡增生病史2年,其他无特殊。
个人史:生于当地,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月经史:13岁初潮,周期为28天,经期为5天,末次月经为2018年5月20日。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无明显血管杂音,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舌暗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细。
辅助检查:暂无。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梅核气—脾虚血瘀夹痰
西医诊断:1.滤泡增生症 2.慢性胃炎
治则:理气健脾,活血化瘀消痰
方药:方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姜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甘草15g
乌梅15g 炒桃仁10g 红花10g 川芎10g
当归15g 地黄15g 白芍20g 桂枝10g
黄芪40g
7剂,水煎400ml,早晚2次分服
复诊:
患者自诉服药后咽部不适感稍减轻,疼痛频率减少,腹部无明显不适,大便仍有不成形,再次给予上方为基础调整用药。
体会:
患者自觉咽部不适,异物感,第一印象考虑为中医的梅核气,此病多与情绪相关,多发于女性,中内中所说其病机为痰凝气郁,此患者不排除痰凝气郁,但患者诉感乏力,排便时下坠感明显,大便不成形,考虑为脾虚、气虚,舌暗胖,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细,可看出其有瘀,故辩证为脾虚血瘀夹痰。
从此病例看出,在分析病人情况时要把握全局,从整体出发,同时也不漏细节。
评:
本案选方用药较好,抓住了病机主线,治疗效果应较好。
王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