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10-17 浏览次数:383 次
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作者 冯智
(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安康725000)
关键词:中医药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综述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系指由于结肠动力障碍,使肠道内容物滞留于结肠或结肠通过缓慢的便秘,其特点是便次减少,排便时间延长至数日或十数日,结肠传输试验显示结肠排空时间显著延长,症状顽固。轻症患者可用保守治疗,临床所用西药大致分为促胃肠动力药及泻药两大类,其作用效果有限,副作用多,且易耐药;严重者需手术治疗,但因其创伤性大、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多数患者难以接受。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和提高临床疗效,我们查阅了近几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发现祖国医学在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因此,非常有必要把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特色加以归纳和总结,现综述如下,以飨同行: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1],慢传输型便秘是由各种病因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其原因:大肠燥热内结。见于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热厚味、嗜饮酒浆,误食药石及高热伤津,使大肠炽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形成便秘;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坐卧过久,过少活动,致肝脾气滞,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形成便秘;气血津液亏虚。平素精气衰退,或久病、产后耗气伤津,肠道失于濡润,气虚传导无力以致便秘;年高体弱,阳盛阴虚,阴寒凝聚,阳气不通,腹气雍遏,形成便秘。
2.中医治疗
2.1中药单方
《本草纲目》载:“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有消食、除胀、利大便之功效”。李晨[2]指出炒莱菔子含有丰富的油脂,油脂本身就有养阴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治疗证属老年体弱,气阴两亏,体液缺乏导致的便秘,用莱菔子50g,高火炒黄, 40~50g分2次温水送服。还有学者[3]认为,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本草求真》称其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而且生白术有润肠通便作用,尤其对于虚证便秘,重用白术已成共识,口服生白术60g水煎液,连续治疗2周,效果显著。
2.2中药复方
祖国医学强调对便秘的治疗,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辨证施治。因此,有学者[4]提出STC病变部位虽在大肠,但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应重点从脾、肝、肾、肺四脏入手辨证论治。
2.2.1从脾论治,温运脾阳以通便。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或枳术丸加减治疗。饶立新[5]提出,年老者,体已衰,脾虚气弱,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传达无力。经曰:“虚则补之”,治宜补益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均取得良效。肖天宝等[6]以补中益气汤加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6例,结果36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3例,好转9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27.77%,有效率为63.89%,好转率为88.88%。
2.2.2从肝论治,行气通腑,兼以活血化瘀。可选用四逆、逍遥等方再加疏泄导便之药。喻玉等[7]将95例STC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探讨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证神经症评分显著高于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证实STC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其中肝气郁滞与之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从肝论治,当大有可为。也有人[8]认为该病由血瘀气阻所致,以活血化瘀,行气通便为原则,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与麻仁滋脾丸对照治疗STC32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陈雪清[9]等认为本病属脾虚肠弱,以疏肝健脾、活血通络、滋阴通便为原则,自拟运肠汤(当归、桃仁、厚朴、枳壳、生地、生白术等)与麻仁滋脾丸对照治疗STC患者5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0.4%。
2.2.3从肾论治,滋阴润肠或温阳通便。肾阴亏虚,可滋阴润肠以助排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加减。肾阳亏虚可用右归饮或半硫丸等方加减;临床还可以桑螵蛸散加减,反“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行补肾固涩小便而助排便之法。老中医陆永昌[10]擅长治疗老年性便秘,认为其多由肾气不足、气血两亏、津液枯少,致使脾失健运、大肠干涩、传导失常所致,故立滋肾生津、益气养血通便之法取效。赵宝林[11]认为该病主要病因为脾肾亏虚,气血津液不足,肠痹传导失司,以健脾温肾、平补气阴、通便行痹为原则,自拟益气运肠汤(黄芪、肉苁蓉、何首乌、当归等)加减治疗STC患者共58例,结果其总有效率为96.55%。
2.2.4从肺论治,《内经》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与肺密切相关,如若肺的肃降失常,肺气郁而不得宣肃,脏病及腑,腑气闭塞不通,大肠传导失常,致糟粕不能变化而出,有学者认为从肺论治有“提壶揭盖”之妙用也,可用生脉散、黄芪汤等方加减。陈元等[12]运用宣肺健脾法(生白术、山栀、全栝楼、杏仁、郁金、枳实、厚朴、桔梗、芦荟、决明子、紫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何德才等[13]从宣肺养阴角度,自拟宣肺养阴汤(杏仁、黄芪、党参、白术、木香、槟榔、枳实、厚朴、生地黄、元参、麦冬)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60例,结果痊愈24例,显效27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
2.3中药灌肠:中药灌肠疗法最早出现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现代医学认为[14],直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药物灌肠后在体内吸收维持时间长,一方面可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这样不经过消化液分解破坏,又可大部分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蒋松涛[15]用养荣润肠汤灌肠治疗STC130例,治疗组68例,51例大便正常,与排便困难有关的自觉症状消失,每周排便≥2次,结肠运输试验示72h标志物排出>80%;11例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每周排便达2次,结肠运输试验示72h标志物排出较治疗前明显增多。林晖等[16]采用益气活血灌肠方(黄芪、白术、枳壳、肉苁蓉、何首乌、桃仁)治疗STC60例,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6.67%和93.33%,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也有研究人员[17]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内服治疗STC70例,基本方由白术、黄芪、火麻仁、柏子仁、决明子、肉苁蓉、生地、熟地、当归、麦冬、玄参、枳实、川朴、槟榔、干姜和熟大黄组成。结果痊愈36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副作用。李萍等[18]按虚实分型并以中药芦荟为主的汤剂以电脑灌肠仪高位灌肠治疗45例,结果实证型29例,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1%,虚证型16例治愈1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有学者[19]采用益气健脾汤(炙黄芪、肉苁蓉、枳壳、枳实、生白术、陈皮、青皮、制何首乌、桃仁、鸡内金)灌肠治疗STC92例,结果92例显效58例,占63.04%;好转26例,占28.26%。
2.4中药膏穴位贴敷:
敷贴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由于经穴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药物敷贴于特殊穴位能迅速在相应组织器官中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同时能避免药物经口服后肝胃首过效应而削弱药力,同时能减少肝脏的负担以及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王敏英等[20]采取峻药外敷结合辨证贴脐治疗STC,与口服清宁丸对照观察。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便质改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便质改善和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峻药外敷,盖为避其锋芒,临床辨证系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刘春强等[21]在30例STC患者的双侧天枢、足三里、大肠腧以及中极、神阙8处穴位行中药膏穴位敷贴,药取生大黄、生地黄、当归、木香、红花、槟榔、枳实等,10d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2例(40%),显效9例(30%),有效6例(20%),总有效率为90%。
2.5耳穴压豆:此法是在耳毫针治疗疾病的基础上替代耳穴针刺或埋针的一种简易治疗法。其较耳穴针刺或埋线更为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创伤、无副作用,且能起到持续刺激之效果。有研究者[22]指出:虚秘取脾、胃、肾、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等穴压豆,产生刺激,通过经络作用于脏腑,达到益气养血,温阳散寒之效,使腑气通,大便自复,报道治疗虚秘38例中显效26例,好转8例,有效4例。同样还有报道称[23]取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STC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86.7%。
2.6针灸治疗:天枢为大肠经之募穴,腑气之所通,为气机运行之枢机,肠腑受病,可取募穴治疗,故深刺天枢可通腑行气,通便导滞。还有学者[24]取骶尾部快速叩刺加体针法:主穴取天枢、上巨虚;气血不足、下元亏损加足三里、关元、百会,阳虚体弱加气海、关元、肾俞,以上穴位均取双侧,用捻转提插补法,得气后留针20min。留针期间每10min仍用补法行针1次治疗虚秘,获得良效。有报道称[25]将功能性便秘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用耳穴贴压加针刺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等穴位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口服番泻叶治疗。结果证明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杨秀丽等[26]以大肠经、募穴及下合穴为主,实秘用泻法,虚秘、寒秘用补法,治疗STC患者72例,总有效率均为100%。
2.7推拿导引
赵鸿[27]等认为推拿手法治疗对消化系统有直接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可使胃肠管腔形态发生改变和运动,使胃肠蠕动加快和力量加大,从而加快或延缓胃肠内容物的排泄过程。间接作用是通过植物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肠血液淋巴的循环,促进吸收功能,加快排泄.此外,它可解除肠肌的运动障碍,使大肠脱离长期不良刺激下的被动运动,调和脏腑阴阳,营卫气血,条畅气机,疏通淤滞,使其传导正常。马素慧[28]探讨八段锦对绝经期妇女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维持生活原状,实验组采用八段锦等运动疗法进行干预。运动处方:采用传统气功健身操八段锦,共八式,每式重复10次,训练前准备:肩关节、膝关节活动各20次,训练后整理:以脐为中心,上下左右腹部叩击各20次,足三里叩击20次;每日晨起训练60min,每周5次,训练开始前2周有研究人员进行八段锦指导训练,实验组较对照组排便积分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FC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或正常化趋势,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讨论:由于ST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属多因素、多环节引起的顽固疾患,故目前仍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繁多,疗效不稳定,长期大量应用泻剂后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且手术创伤大,花费高,疗效不确定,术后远期效果不明了,术后不良后果较多,且STC术后再次出现便秘的复发率为0~33%[29-30]。故目前治疗STC更趋向于保守治疗。从中医学对STC的诊治情况看,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以整体观为指导,辨证论治,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显示了中医学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方面潜在的优势和光明的前景。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在诊断方面许多医家主要是靠患者的主观自述,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在辨证分型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疗效方面有些是医家个案报道,有些是医家的临床疗效观察,虽然大多报道有效,但是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临床实验证据,而且大都是近期疗效的观察,缺乏远期疗效的追踪。在基础研究中,中医对STC的病因、病机上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科研手段,开拓思路,深入开展中医治疗STC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寻求STC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1]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70-380
[2]李晨,李金.炒莱菔子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
[3]丁曙晴,丁义江,张苏闽,王业皇,郑雪平.白术水煎液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9)
[4]李景远,敖丽英.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9):688
[5]饶立新.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35例[J].河北中医,2004,26(4)
[6]肖天宝,苗大兴.补中益气汤加五磨饮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177
[7]喻玉,向未,罗传斌,等.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1):57-58
[8]陈庆庆,于永铎.活血化瘀法治疗慢传输性便秘32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9):23
[9]陈雪清,张翠霞,高记华.八珍汤化裁治疗便秘65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
[10]陆维娜,曹晓凤.陆永昌治疗老年便秘的经验[J].北京中医杂志,1994,22(2):46
[11]赵宝林.益气润肠汤治疗功能性便秘58例[J].河南中医,2004,24(7):43
[12]陈元,张洁颖,吴奕.宣肺健脾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J].陕西中医,2011,32(5):548-549
[13]何德才,杨勇军.宣肺养阴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3):243-245
[14]惠永锋.中药灌肠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1):64-65.
[15]蒋松涛.养荣润肠汤灌肠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增刊):277
[16]林晖,孙健.益气活血灌肠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6):68-70
[17]宋丙跃.中药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17):162
[18]李萍,朱银萍,杨楼,等.高位灌肠法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1,8(6
[19]丁扣珍,孙建珍.益气健脾汤灌肠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92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7):625
[20]王敏英,张敏娟,黄华丽.中药辨证贴脐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9,27(1):70-71.
[21]刘春强,肖倩.中药膏穴位敷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J].河南中医,2011,31(11):1279-1280
[22]朱惠平.耳穴压豆治疗便秘[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
[23]李念,陈维.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9):56-57
[24]薛维华,张燕,丁敏.七星针加体针治疗特发便秘78例[J].ChineseAcupuncture&Moxibustion,Ju.l2005,Vo.l25No.7
[25]曾燕芬.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6,37(277):47
[26]杨秀丽,董璐,张长凯,董奎.慢传输型便秘72例针灸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13
[27] 赵鸿.循经推拿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45-146
[28] 马素慧,陈长香,赵雅宁等,八段锦对社区围绝经期功能性便秘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2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