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铭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疗原则

发布时间:2020-08-27  浏览次数:986 次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甚至骨折的一类骨代谢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骨小梁减少、变细,易于折断。本病一般多见于老年,妇女常见于绝经期后,女性的发病率常数倍于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因性激素水平低下、骨骼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少所致,亦有见于营养缺乏,如饮食中长期缺钙,或蛋白质、维生素C等影响基质形成所致。
      本病临床多见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周身骨痛,于登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机体活动受到明显障碍,日久后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易患骨折,常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
一、病因病机
      尽管中医学无明确的病名与骨质疏松症相对应,但根据其所描述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骨痿”、“骨痹”、“骨枯” 等与骨质疏松症颇为相似。《素问 ·痿论》 述: “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空,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中医认为,肾藏精,生髓主骨,为精血生化之源。骨质疏松多由肾元不足、肾精亏损不能生髓滋骨、骨失所养所致。人届老年,肾气渐衰,精血亏乏,不能滋养于骨,故易患本病。
      本病病位在骨,因肾藏精,生髓主骨,故其病因病机是由肾精亏乏,不能生髓滋骨所致。其证候特点亦呈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骨松易折、肾精亏损、骨失所养的病理现象,此其病本。肾元亏损,不能鼓舞生机,温煦气血,而致气血涩少瘀滞,骨痹疼痛,此又由虚致瘀,是其病标。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虚为本,瘀为标,表现虚瘀夹杂。
二、辨证施治
     在治疗上,本病宜以温肾助阳、鼓舞生机、滋肾填髓、强筋壮骨、益气养血、祛瘀逐痹为大法。
     经验方: 桂枝90g,黄芪200g,当归90g,丹参90g,赤芍、白芍各90g,鸡血藤200g,元胡200g,淫羊藿200g,骨碎补200g,狗脊120g,怀牛膝120g,补骨脂120g,巴戟天120g,明天麻90g,全蝎60g,党参20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0g,甘草90g,熟地90g。
     用法: 上方药研细,炼蜜为丸,重9g,日服3丸。主治: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周身或骨折部位骨痛,肢体活动障碍,肢体某部位骨折,肌肉萎缩等。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