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1例
发布时间:2020-05-14 浏览次数:587 次
患者陈某,男,46岁,于2020.3.31来诊。主诉:肛周肿痛流脓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肛外出现一红肿包块,疼痛明显,自行口服抗生素(具体不详)后肿块消退,留一瘢痕。后此瘢痕处间断肿痛流脓,时有肛门灼热瘙痒感,为继续治疗故来院就诊。入院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既往体健。平素喜食辛辣,无饮酒史。近期无外地居住或旅游史,无疫区人员接触史。
体格检查:心肺腹查体无异常。肛门检查:截石位视诊肛门外皮色正常,6点距肛门3cm处可见一隆起包块,触痛轻,表面硬结无波动感,按压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流出,无明显皮肤增厚及苔藓样变。无赘皮隆起,指诊肛门内母痔区可触及柔软团块,退指无染血。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肛漏-湿热下注型
西医诊断:肛瘘
治 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处 方:萆薢渗湿汤加减,方药如下:
萆薢15g 黄柏 10g 苍术10g 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穿山甲3g 茵陈10g 炒栀子10g
紫花地丁10g 茯苓 15g 当归10g 川芎 10g
车前子10g 薏苡仁 15g 滑石10g 甘草 6g
5剂,一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氯水盐外洗,2次/日。
二诊:肛周肿痛流脓止,继续用3剂,一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以巩固疗效。
按:本患者为1年前肛周脓肿溃破后形成肛瘘。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失常,生湿积热,湿热下注大肠,蕴结化热,热盛肉腐成脓,久则成漏。证属湿热下注型,内治宜清热利湿,方选萆薢渗湿汤加减,多有疗效。若漏久可形成肛门湿疹,肛门外潮湿瘙痒严重,可予燥湿止痒之苦参汤加减外洗。平素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