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佟丹医案(一)

发布时间:2015-08-10  浏览次数:651 次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儿梁某,男,3岁,就诊日期: 2015 年 8 月 10 日。其母代诉: 患儿于7月1 日因腹泻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为“痢疾”,住院治疗,并于7月 28 日痢疾痊愈出院。因发现血象异常来我院就诊。查患儿精神迟钝,面色发黄,形体消瘦,皮肤欠润,声音清晰,呼吸

均匀,口气热,剑突下肝大二横指。血常规: 白细胞1. 8 × 109/ L,中性粒细胞 19% ,红细胞 2. 82 × 1012/L,血红蛋白 54 g / L。既往曾患麻疹、小儿肺炎。四诊: 患儿颐部发红,口渴,口角流涎,大便干燥,掺杂食物残渣,小便色黄,食欲尚可,睡眠安静,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沉数。中医诊断: 血虚、发颐; 治法: 清热养阴。方药: 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2. 5g、生石膏6 g、知母4 g、清半夏 3 g、甘草2 g,2剂,水煎服。

二诊: 8 月 13 日,患儿服药后流涎减少,大便正常,惟手心尚热,脉细数,再予前方 2 剂。此后,患儿未再复诊,9 月 10 日,患儿父亲患疾来我院就诊,特地告知,患儿服药后,一切如常,未再服药,近期于当地医院检查,血象已恢复正常。

按语: 本例患儿因贫血就诊,王钟贤以病辨证,诊为血虚。但接诊后发现患儿颐部发红,伴见一派热象,而补充发颐之诊断。患儿系痢疾愈后,余热未清,心脾有热,余热上蒸于肺,遍及口舌,而见颐红之证。口角流涎者,心脾积热也; 口渴、便干、尿黄者,阴伤之象也。患儿痢疾迁延近月,热邪耗伤阴血,而出现血虚之表现。患儿虽因贫血就诊,四剂而热退。初读此案,原有怀疑,患儿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伴有肝大表现,似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竟以四剂竹叶石膏汤治愈。但思索之余,方知非避重就轻,实明辨缓急,重点在于清痢疾之余热,非见贫血而补血。余热清除,饮食调养,贫血不药而愈。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病案中仅见血常规描述:正常) 。从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可以推断患儿为小细胞贫血,因此极可能为痢疾迁延营养不良而致贫血。患儿白细胞低,考虑与痢疾治疗相关。患儿曾在医院住院近 1 个月,推断其所患痢疾为慢性迁延性或中毒性菌痢。在当时,治疗痢疾多采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对骨髓影响较大。因此,患儿可能为痢疾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或造血功能停滞。患儿肝大,为贫血伴发,正常婴幼儿可触及肝大,如患营养不良性贫血,肝脏可轻度增大。心得体会:本例患儿粒、红两系减少,肝大二横指,异常。患儿从传染病院出院来诊,西医从病原评估痢疾虽愈,但中医审视病邪却未完全清除,尚有余热。若行补剂,恐关门留寇; 处以清热养阴之剂,邪去而血自复。观此案,赞叹洪老断证识病之精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签 名:

                                             年     

指导老师评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签 名: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