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艳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针灸治疗胃下垂

发布时间:2020-10-30  浏览次数:1156 次     

       陆某,女,58岁,退休女教师。初诊时间:9月7
      主诉:胃脘部胀痛不适6年,加重6月余。
      平素少食,胃脘部常觉胀痛、恶心,多食后症状加重。近半年来病情渐重,诉胃脘胀坠疼痛,嗳气,偶有呕吐,食欲亦日渐减退,全身乏力,间现心悸、失眠,体重下降约5Kg。察其形貌,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身疲懒言,大便多溏,日2~3次,小便调。舌淡苔白,脉细弱。胃钡餐造影显示:胃角切迹于髂嵴连线下6 cm ;胃内容物潴留;胃排空缓慢。诊断为胃下垂(中度)。
      诊断:中医诊断:胃缓。西医诊断:胃下垂
      治则:温补脾胃。用补法,针灸并施。
     主穴:腹哀、中脘、关元、足三里、百会(悬灸)

     操作:刺腹哀用1寸毫针,向胃部平刺,得气后用捻转针法,患者诉针感传至胃脘部,并伴有收缩感;中脘向上斜刺进针,得气后逆向捻针导气,使针感向胃脘部方向传导;刺关元时,针前嘱患者排尿,用1寸针向上斜刺,得气后小幅度逆捻导气,使针感向上扩散;足三里进针得气后针尖斜向上逆向捻针,使针感沿腿部向上传;上述穴位行针得气后加配电针仪、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20分钟;百会悬灸,每次20~30分钟。

       每日针灸一次,10次为一疗程,并嘱患者自备艾条,每日在家自行温灸足三里、三阴交、中院、关元、脾俞,每次选公2~3穴交替,每次30分钟,日2次。

       耳穴取神门、胃、脾点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以健脾和胃,安神助眠,每次单耳贴压,3天一次。

       当归注射液 1ml 于脾俞穴位注射,以旺盛脾阳,加强运化功能,隔日一次。

       1疗程后,患者神采奕奕,面色转红,喜陈诉胃脱部坠痛感明显改善,食欲增进,进食后稍感胀满,全已无呕吐、吸气等不适,睡眠亦改善,脉缓,舌淡苔薄新腻,脾肾功能渐复,仍按原法辨治。第2疗程隔日针1次,嘱患者注意饮食节度,忌食生冷、辛辣,保持心情舒杨,适量运动。每日坚持自行悬灸百会、神阙等穴。针刺治疗3疗程后,患者神清气爽,面色红润,纳眠可,胃部无明显坠胀疼痛感,一般体力活动后亦无明显乏力,察其舌红润苔薄白,脉象平和,体重较前增加2kg。经治疗,脾胃运化功能已基本恢复,终止针刺治肾俞、足三疗。嘱患者仍每日自行交替温灸脾俞、胃俞里等穴以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本病多因体弱或饮食不节而致胃肠功能紊乱,分泌功能障碍,胃肌及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导致胃体下垂。症见胃脘部胀痛、下坠感、畏冷,食后加重,平卧则减,并伴嗳气或恶心、肢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状, x 线钡餐透视检查可见胃的位置低于正常,站立位时如胃小弯切迹低于骼嵴连线下1-5cm 以内为轻度;低于5-10cm为中度;低于10.1cm以上为重度。本病属中医学“胃缓”范畴。首见于《灵枢 · 本脏》中,即“脾应肉,肉腘坚大者胃厚,肉腘么者胃薄。肉腘小而么者胃不坚,肉腘不称者胃下,胃下者,不管约不利,肉腘不坚者,胃缓……”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阳气不足,或恣食生冷,或病后失于调养,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发,故见脘腹胀痛、畏寒喜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怠神疲等脾胃阳虚见症。脉多沉细,舌淡苔白。针刺治疗时,腹哀为足太阴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针刺可直接调和脾胃气机;脾俞、章门、胃俞、中脘为脾胃经俞募穴,配伍足三里、三阴交、胃区可调和脏腑气机;温灸百会,可提升阳气;内关可宣通三焦气机而治腹胀呕吐。在针刺同时,应加强配合保健按摩,可嘱病人早晚自行做腹部揉捏(双手张开,从脐下两旁向上揉捏,并做深吸气,反复20-30次)。还应坚持适当户外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注意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适当增加营养,戒食辛辣肥腻之品,并嘱患者用艾条自行温灸足三里、中院、下脘、三阴交,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旺盛脾胃气机,以利康复。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