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宁波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耳胀耳闭病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16  浏览次数:87 次     

耳胀耳闭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1 病史

耳胀耳闭者,多有感冒病史。

1.2 临床症状

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听音增强为主要症状。病变有新久不同,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适,耳鸣时如机器声、风声,在打哈欠、喷嚏或擤鼻时稍觉好转。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耳鸣声低,耳内闭塞感。

1.3 检查

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聋。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

2.西医诊断标准

2.1 临床症状

耳痛:急性发作者,可有隐隐耳痛,这往往是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痛,长时间不缓解,也可为抽痛,时断时续。但慢性中耳炎者耳痛不明显。

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噼啪”声,嗡嗡声、流水声等,时有时无,当患者进行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积液特别粘稠时,即使头位没有发生变动,听力也会明显下降。

其他:患者耳部周围的皮肤会有发“木”感,触之没有感觉,并且,耳内经常出现闭塞或闷胀感,只有按压耳屏后,方可暂时减轻。导致患者烦闷异常。

2.2 体征及辅助检查

2.2.1 常规外耳及鼓膜查体: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垂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2.2 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传声结构及两耳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抗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着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2.2.3 颞骨薄层CT检查:可见患侧中耳腔伴或不伴同侧乳突蜂房可见软组织影,常可见液平面。

3.症候诊断

3.1 风邪外袭

耳内作胀、不适或微痛,耳鸣如闻风声,自听增强,听力减退,患者常以手指轻按耳门,以求减轻耳部之不适。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3.2 肝胆湿热

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如机器声,自听增强,重听。患者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3.3 脾虚失运

耳内闷胀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渐降,耳鸣声嘈杂。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脉细滑或细缓。

二、鉴别诊断:

本病在临床诊断时,应与外耳道异物、耵聍引起的耳胀闷塞感相鉴别。外耳道异物、耵聍,在取出后症状可解除,而耳闭即使在外耳道无异物和耵聍时亦有症状。此外,还应与耳硬化症相鉴别,耳硬化症,患者听力逐渐减退,但常有家族史而无外感病史。当有鼓室积液时,又应注意与鼻咽癌压迫咽鼓管引起的鼓室积液病因相鉴别。

三、治疗:

1、中医辨证治疗

1.1 风邪外袭

治法:疏风散邪,宣肺通窍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组成: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枳壳、桔梗、茯苓、甘草。

耳鸣甚者,可加石菖蒲。耳内积液者,加泽泻、茯苓。

中成药:荆防颗粒等

1.2 肝胆湿热

主证: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如机器声,自听增强,重听。患者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当归、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泽泻、柴胡、甘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

1.3 脾虚失运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通窍

方药:参芩白术散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甘草、茯苓、扁豆、陈皮、山药、莲子、意仁、砂仁、桔梗。

中成药:参芩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

2、特色治疗

2.1.针灸疗法: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远端穴位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脾俞、肾俞等。用补法或泄法。

2.2.耳周穴位注射疗法: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0.3~0.5毫升,隔日1次。

2.3.导引法: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互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然后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然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2.4.鼓膜置管疗法:对病情日久,顽固难治的耳闭,行鼓膜置管以行气通窍,利湿排浊。

2.5.中药外敷疗法:川芎15g、柴胡10g、路路通15g、菖蒲10g、远志15g、通草10g、红花6g,将上药碾为粉末,分装5小袋,用蒸汽蒸一小时,取出凉至40度时,贴敷耳周穴位,一日二次。

3、西医疗法

3.1 非手术治疗

3.1.1 抗生素类药物: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唑肟等。

3.1.2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等

3.1.3 丙酸氟替卡松及1%麻黄素交替喷鼻

3.1.4 咽鼓管吹张法

3.2 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3.3 健康指导

3.3.1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感冒及鼻腔、鼻咽慢性疾病,是预防的关键。

3.3.2 患伤风鼻塞、鼻窒、鼻渊等鼻病鼻涕多时,应使用滴鼻药,以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3.3.3 应及早彻底治疗耳胀以免引起耳闭。

3.3.4 擤鼻应用正确方法,不宜用力过度,以免邪毒窜入耳窍。

3.3.5 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以加强对儿童听力的观察。有条件的地区,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声导抗检测。

四、疗效评定

(一)评价标准

治愈:耳内胀闷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总评分降低率≥83%。

好转:耳内胀闷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总评分降低率≥34%。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总评分降低率<34%。

(二)评价方法

1.计分方法:根据分级量化评分标准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后填写评分记录并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分,根据分值改变判断治愈、好转、未愈。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