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宁波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中医治疗鼻炎经典医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3-11-18  浏览次数:197 次     

中医治疗鼻炎经典医案分析


案例一:男,10岁,就诊时间2023-11-6。


感冒后残留鼻炎症状久久不愈,服用鼻渊通窍颗粒无效,就诊时见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头痛、手脚凉、二便基本正常,脉弦紧,尺脉偏沉,舌质淡,苔薄白微腻。

分析:

①鼻塞、喷嚏、头痛、脉紧:寒邪客表之麻黄汤证;

②患病日久,尺脉偏沉,手脚凉,肾阳已损: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③头痛、苔腻,浊饮上逆:吴茱萸汤证;

④头疼已久,久病多瘀,加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麻黄8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8g,细辛3g,制附子8g(先煎30分钟),吴茱萸5g,党参10g,川芎10g,生姜10g,大枣10g。

上方予5剂,药后症状大减。继予5剂,上述症状消失。后微信回访无复发。


案例二:男,40岁。


主诉:鼻炎一年余。

一般情况:身体状况良好。1年前一次感冒后遗留鼻炎症状,遇冷打喷嚏、流白涕、轻微鼻塞。夏天吹空调会加重,秋冬季节每天早晨需要反复擤鼻涕才能舒服,严重时喷嚏、鼻涕不断。轻微怕冷,日常少汗。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弦。

腹诊:腹力中度,无明显异常。

初诊予小青龙汤,次诊予小青龙加附子,有微效,连续服药2~3周,鼻涕喷嚏有所减少,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后重新分析病情,患者症状以寒湿困表为主,与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似是而非,应重在解表散寒除湿,遂转投麻杏苡甘汤。

方:麻黄10g,杏仁15g,薏苡仁30g,甘草10g。服药约2周,痊愈。



案例三:


3岁的小外甥慢性鼻炎,曾经打过一段时间吊瓶,很快又复发,想试试中药效果。询问得知:鼻塞、黄涕、咳嗽、有痰音、食欲好、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缺。

分析:

①鼻塞、便干,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加大黄证;

②咳嗽、痰音、苔黄腻,肺热壅盛,兼有痰湿,麻杏甘石汤证;

③黄涕,加桔梗,合排脓汤之意,加黄芩、蒲公英强化清热燥湿之效。

遂予葛根汤、麻杏甘石汤加味,3剂,药后效果甚佳,诸症消失。

组方:葛根20g,麻黄8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桔梗15g,石膏30g(先煎),黄芩6g,蒲公英15g,大黄3g。



案例四:女,31岁,初诊2023-11-19。


主诉:慢性鼻炎5年。

一般情况:体形中等,精神状态一般,近5年遇凉风即打喷嚏,伴大量清涕,有时清涕自动流出,鼻痒、双眼痒,怕风,怕冷,头昏胀不清,疲劳乏力,周身关节疼,夜间因鼻塞流涕入睡困难,多梦。不敢进食生冷食物,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体大,边有齿痕,脉沉紧。

分析: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此为典型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寒邪困表日久,肾阳、脾阳皆已受损,故症见脉沉、畏寒肢冷、精神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加附子温补元阳。梦寐不安,加牡蛎。

处方:小青龙汤加附子、牡蛎。

麻黄8g,白芍15g,干姜10g,醋五味子10g,甘草10g,细辛6g,姜半夏10g,桂枝15g,附子8g(先煎),牡蛎20g(先煎)。

次诊(11月25日):药后怕风怕冷、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等症状明显缓解,头部清爽,可以正常工作了。夜间鼻子通气了,不用盖大棉被了,可以正常入睡。舌脉同前。原方不变,继予5剂。

三诊(11月30日):诸症持续减轻,晨起1~2个喷嚏。最后1剂时出现右眼发红、痒、流泪、心慌。

腹诊:腹部中度弹力偏弱,心下胃脘部振水音,脐上悸动。

分析:患者出现眼红痒、流泪、心慌等症状,结合腹诊心下振水音、悸动感,此为水饮协热冲逆所致,仿汉方明朗饮,于前方合用苓桂术甘汤加黄连,5剂。

药后反馈,服完半剂,眼红痒、流泪症状消失。药尽诸症基本消失。因备孕,停止服药。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