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宁波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T”型管置入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6  浏览次数:573 次     

T”型管置入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汪宁波 兰春波 张恩琴 肖雯雯 刘家斌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7250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T型管置入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1人、422耳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1118人、226耳,采用T型管置入治疗;治疗2108人、196耳采用T型管置入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23个月拔管率72.96%,明显优于治疗13个月拔管率47.79%p<0.05)。治疗2组,1周内鼓膜完全愈合75.51%,明显优于治疗1组,1周内鼓膜完全愈合52.65%p<0.05)。结论:T型管置入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较单纯T型管置入治疗显著缩短愈合时间。

[关键词]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结合疗法;T型管置入

   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治疗主要采取手术,行鼓膜切开吸出分泌物,置入T型管,多同时切除扁桃体及腺样体[1]我科经过长达七年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前4年通过对T型管置入研究,熟练掌握了手术技能,总结了术后取管的依据及取管的时间等结论,后3年我们在T型管置入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对出院患儿及取管后的患儿加用了中药,通过临床观察及统计了解到,有中药参与的患儿,能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10月—20133月共收治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21人,422耳。治疗1组,200610月—20103月采取T型管置入治疗的患儿者共118人,226耳,其中男性63例,女性55例,年龄3岁—14岁,平均年龄8.5岁,双耳发病者108人,单耳发病者10人,病情3月至3年,平均13月,电测听(由于部分小儿配合差,电测听仅供参考)检查:双耳传导性耳聋者102;混合性耳聋者6例;单耳传导性耳聋者10例,声导抗检查:双耳“B”型曲线者93例,单耳“B”型曲线者10例,双耳“C”型曲线者2例,“B”型+C”型曲线者13例。治疗2组,20103月—20133月采用“T”型管置入配合中药治疗的患儿共103人,196耳,其中男性55例,女性48例,年龄4岁—13岁,平均年龄8.5岁,双耳发病者94人,单耳发病者9人,病情3月至4年,平均9月,电测听(由于部分小儿配合差,电测听仅供参考)检查:双耳传导性耳聋者88;混合性耳聋者6例;单耳传导性耳聋者9例,声导抗检查:双耳“B”型曲线者81例,单耳“B”型曲线者9例,双耳“C”型曲线者2例,“B”型+C”型曲线者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听力下降3月以上,或伴睡觉打呼噜;b.声导抗示B型或C型曲线;c.中耳乳突CT检查示中耳乳突炎改变;d.鼻窦及耳内窥镜镜检查示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鼓膜明显内陷,色泽橘红,见积液征像;e.电测听示传到性耳聋者(不能配合者例外);f.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者。参照《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

2 治疗方法

2.1治疗1  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行鼓膜切开,吸出鼓室内分泌物,置入T型管,或同时切除扁桃体及腺样体,术后行对症、抗感染治疗,常规术后5天出院。

2.2治疗2  住院手术、治疗同治疗1组,但出院带中药7剂,每日1剂,水煎200毫升,分2-3次口服,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开窍、兼以利湿化浊,方剂采用通窍活血汤和二陈汤加减,根据辩证及年龄进行药物和剂量加减,如分泌物量多、粘稠者,加佩兰,砂仁等。

基本方剂如下:

  9g     6g    10g    6g 

      4g   白术   6 g    10g    4g

      6g     6g    15g    3g

出院拔管后的患儿,加服中药7剂,每日1剂,水煎200毫升,分2-3次口服,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开窍、兼以益气养血,方剂采用通窍活血汤和通气散加减,根据辩证及年龄进行药物和剂量加减,基本方剂如下:

     9g     6g    10g    6g 

      4g     10g   10g  路路通  6g

      3g   香附子 6g    3g

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独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3  判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判定标准

   拔管标准:出院后13612月分别复查电测听、声导抗,咽鼓管功能,耳内窥镜,对声导抗漏气、咽鼓管压力出现阶梯曲线、听力恢复者,行拔管。

   鼓膜愈合判定标准:耳内窥镜见穿孔愈合,声导抗提示外耳道容积在正常范围。

   鼓室压力判定标准:声导抗示A型曲线。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                 拔管时间分布                1        

拔管时间

1

1

3

6

12

未拔管

拔管数量(耳)        

   0

   6

  102

88 

   23

   7

所占百分比

   0

 2.65%

45.13%

 38.93%

10.1%

 3.00%

治疗组2                 拔管时间分布                  2         

拔管时间

1

1

3

6

12

未拔管

拔管数量(耳)        

   0

   10

  133

 48

   3

   2

所占百分比

   0

 5.10%

67.85%

 24.48%

1.53%

 1.02%

 治疗组1           鼓膜愈合时间分布                    3

鼓膜愈合时间

1

2

未愈合

鼓膜愈合数(耳)        

  119

  97

   10

所占百分比

52.65%

 42.92%

  4.42

 治疗组2            鼓膜愈合时间分布                   4

鼓膜愈合时间

1

2

未愈合

鼓膜愈合数(耳)        

  148

  45

   3

所占百分比

71.51%

 22.96%

  1.02%

两组疗效对比                      5

比较内容

3月内拔管者

1周鼓膜愈合者

鼓室压恢复正常者

治疗组1        

  47.49%

 52.65%

  73.45%

治疗组2

72.96%

 75.51%

  94.38%

 

拔管时间:通过表1可发现,治疗13个月拔管的有108耳,占47.79%,;表2显示治疗23个月拔管的有143耳,占72.96%,明显优于治疗1组(p<0.05)。治疗1组已拔管的患儿219,平均每耳带管5.09;治疗2组已拔管的患儿193,每耳平均带管3.77,平均带管时间明显少于治疗1组(p<0.05)。

鼓膜愈合时间:治疗1组,1周内鼓膜完全愈合119耳,占52.65%,治疗2组,1周内鼓膜完全愈合148耳,占75.51%,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治疗1组(p<0.05)。治疗1组,平均每耳愈合时间1.44周,治疗2组,平均每耳愈合时间1.31周,平均愈合时间也优于治疗1组。

中耳腔压力恢复情况:治疗1组,鼓膜愈合后行声导抗检查A型曲线者166耳(73.45%);声导抗示“C”型曲线60耳(占26.55%);治疗2组,鼓膜愈合后行声导抗检查A型曲线者185耳(94.38%);声导抗示“C”型曲线11耳(占5.61%),治疗2组中耳腔压力恢复明显优于治疗1组(p<0.05)。

4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称之为耳闭,中医古代文献关于耳闭的资料只有少数零星记载。耳闭作为病名,首见于明·方隅《医林绳墨》卷七,其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又说:或有年老,气血衰弱,不能全听,谓之耳闭。古医籍中,耳闭与耳聋含义无明显区别。在治疗学方面,《灵枢·刺节真邪》载有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明·曹士衍《保生秘要》的记述更为详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记载了鼓膜按摩法。如《景岳全书·耳证》卷二十七: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速为引导,恐因而渐闭而竟至不开耳。强调要及时治疗,病理重点是经气不畅,耳窍闭塞。国内诸多学者对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已进行了大量研究,陈萍、郭欲等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112),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B组采用西医药疗法,结果A组慢性优于B[3]。毛爱军等也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观察,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5.6% 明显高于单一西药治疗的76.2%( P 005) [4] 。研究表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而中药处方大致相同,治法以活血化瘀、行气开窍为主。

 治疗2组出院所带中药的基础方剂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柴胡行气通窍,茯苓、白术健脾渗利水湿,以治中耳积液渗出之源,半夏、陈皮燥湿祛痰,菖蒲化浊开窍,藿香、滑石利湿化浊,此正合于《严氏济生方》论治饮证不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之说。通气、顺气旨在使咽鼓管开放,积饮自得下泄,以利咽鼓管通畅。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开窍,兼以利湿化浊之功。加快中耳腔分泌物排出,促进中耳乳突黏膜修复,缩短了拔管时间。

 治疗2组在拔管后所用中药的基础方剂中,桃仁、红花活血破瘀;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扶正固本以调节免疫功能;柴胡、香附、川芎为《医林改错》通气散,行气通窍;路路通、木香加强行气通窍之功;菖蒲化湿浊而通九窍,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开窍之功。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及鼓膜切口愈合。

综上所述, T型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疗效好、拔管时间短、拔管后鼓膜愈合速度快、中耳腔压力恢复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且标本兼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彦娜.手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46 [J].实用医药杂志,200708):023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小儿学组.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12):884

[3]  陈萍 郭欲.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上海医学,20079):711

[4]  毛爱军.汪雪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67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