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脏腑病辨法治法(五)

发布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55 次     

脏腑病辨法治法

      脾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运行津液,输送水湿,统摄血液。它的特性是喜燥恶湿。与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系统功能相似,并有调节体液和管理血行的作用。所以这些方面的病证多与脾有关。

       [生理与病理]

         一、主运化

         饮食入胃后,由脾消化吸收,化精微为气、血、津液,然后运送供养全身同时把代谢生产的水湿运行排泄到体外。如运化功能失常,可以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如因水湿潴留,可产生黄疸、水肿、膨胀和中焦停饮的现象。

         二、脾统血

         脾气能管理血液,使其循经脉而运行。因为“气为血帅”,血随气行;如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则“血不循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出血现象,如吐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

         脾的病证有虚、实两个方面,与湿的关系非常密切。脾虚可以生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往往本虚标实,互为因果,错综并见。

      [辨证施治]

         一、虚证

        (一)脾阳虚弱

         主要病证:面色苍白,腹胀有冷感,或泛吐清水,胃口不好,食后不易消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苔淡白,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胃炎、肠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等。

         治法:健脾温中

         方药举例:理中汤加减。药如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茯苓等。

        (二)中气不足

         主要病证:面色萎黄,言语气短,疲倦无力,脘腹腰胯坠胀,久泄脱肛,吐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而多,小便淋漓难净,或混浊如米泔水,肌肉消瘦,舌质淡,脉濡弱。多见于内脏下垂、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某些出血性疾病、妇女白带病等。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山药、陈皮等、气虚下陷,见内脏下垂、气短、腹坠的,加升麻、柴胡、脾不统血而致出血,皮肤有紫癜的,加当归、熟地、仙鹤草。

         二、实证

        (一)寒湿困脾

         主要病证:胸闷,胃部饱胀,饮食不香,恶心欲吐,口中淡粘或甜而腻,头昏,身倦,大便不成形或泄泻甚则腹内停水,腹大膨胀,四肢浮肿,皮肤晦暗发黄,小便小,苔白腻,脉濡。多见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浮仲病等。

         治法:燥湿运脾

         方药举例:胃芩汤加减。药如制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白蔻仁、茯苓、泽泻等。

        (二)湿热蕴脾

         主要病证:肌肤发黄,黄色鲜明,两胁及脘腹作胀、食少厌油食,恶心呕吐,口干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少而黄,或有发热,苔黄腻,脉濡数。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肝胆系统疾病。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举例:茵陈蒿汤合四芩散加减。药如茵陈、黑山栀、黄柏、大黄、苍术、泽泻、赤苓、猪苓、车前子等。

         兼证

        (一)脾肾阳虚

         主要病证:面色苍白,神疲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喜热,大便溏泄或黎明即泻(五更泻),腹痛,下肢浮肿,或有腹水,苔淡白,脉沉细迟。多见于慢性肠炎、肠结核、慢性肾炎(肾病型)、肝硬化腹水等。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举例:附子、肉桂、干姜、肉豆蔻、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鹿角片等。

        (二)肝脾不和

         主要病证:胁胀或痛,嗳气,腹部胀痛,肠鸣,大便溏泄,矢气多,性情急躁,不思饮食,苔薄白,脉弦细。多见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及妇科疾患等。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举例: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白术、陈皮、防风等。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