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峰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名医风采

名医风采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名医风采
 

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有困惑,王孟英不就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著名医家吗?是的,在品读王孟英著作之前,我对他的认识也只有这个。我们在大学时上的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温病学课程中,会简单地涉及王孟英的一些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我大学时也粗略读过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温热经纬》。近几年来,我在反复读《王孟英医案》《归砚录》等著作时,常常被书中的精彩内容所折服和感动,深深地感受到,王孟英不是一个寻常的医家这么简单。在两三千年群星闪耀、名医辈出的中国医学史中,王孟英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值得后人去深入研读和学习。

首先,毫无疑问王孟英是一位杰出的中医大家。他自幼受到医学的熏陶,其父病逝后,立志习医,取得卓越的成就。王孟英的医学理论深厚,著作等身,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深研前人及同时代有关温病的理论学说,著成《温热经纬》,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疗等方面,对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孟英还著有《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归砚录》《王氏医案》等,凡百万余字。他的医术高超,临证用药极平淡,而治病多奇中,每每以轻剂起沉疴,活人无数,患者和同道莫不折服。

王孟英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非常深厚,堪称国学大家。他的医案著作,文笔流畅,文字优美,叙述清晰,逻辑性强。一个医案短则几十个字,寥寥数语,即能准确描述病状、病因、方药和效果。在医案中注重细节描写,故事性强,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将病情症状、治疗经过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医案医话著作中,大量使用典故,旁征博引,增强了文学性。因此,他的医案医话不仅是卓越的医学著作,也是优美的文学作品,还是很好的古汉语或医古文学习素材。以《归砚录·卷四》的一则医案为例:

仁和邵位西枢部令嫒12许子双司马为媳者,在都患心悸头晕,渐不起榻,驯致3不能出语。旋4杭,多医治之,佥5以为虚,广服补剂,遂减餐少寐,频吐痰涎,畏风怕烦,溲短便闭,汛愆带盛,以为不能过冬至矣。适余游武林,赵君菊斋嘱其邀诊。脉之弦数而滑,面白唇红,目光炯炯而眉蹙羞明,苔黄乳裂,既非喑证,又非失音,强使出一、二字,则艰涩异常,摇手点头,或以笔代口,且无妄见,亦非祟病。余谛审之,谓其必起于惊恐,而痰涎阻于窍隧。病者颔之。以起病时为一大瓶堕地,乍闻其声而一吓也。遂与清心肝胆胃之法,加舒络涤痰开郁之品。服后各恙渐减,眠食渐安。丙辰春,余复视之。仍卧于床,仍不出语。按钮氏《续觚賸》6鼠魂一条,与此相似,彼特神其说耳。然余竟不能治之使语,殊深抱愧,录之以质高明。戊午季秋,复游武林往诊,尚如故。闻其仍服补剂,因力劝阻,而赠以清肺通络涤痰之品,制丸噙化。服至次年春仲,遍身发疹,频吐秽痰,语能渐出,乃蕴结外解,从此整肃7,可期奏绩,初论尚不甚爽。

文字里就有很多古汉语知识。1 令嫒:对对方女儿的敬称。2 字:出嫁之意,如待字闺中。3 驯致:逐渐达到。语出《周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4 旋:回,归。5 佥:①众人;②全,都。6 续觚賸:清代钮琇著的笔记小说,类似于聊斋志异,成书于康熙年间。7整肃:形容词,整理、肃清之意,此处指痰邪肃清。

医案本身也很精彩,症状描述、发病经过、诊断过程都很详细,故事性强。一位已婚女性患头晕心悸,逐渐起不了床,说不了话,前医用补益之剂,反而病情更重。孟英游历(其实谈不上游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孟英颠沛流离至此)当地时,被人邀请来看病。他通过仔细诊断,排除喑证、失因、精神病,认为病起于惊恐。一问患者果然如此。用清心肝胆胃、舒络涤痰开郁之法治疗,逐渐改善。隔年春天,孟英复诊,患者仍然说不了话,孟英实事求是地记录于此,为没有彻底治好而深感惭愧,记录下来以向高明者请教。又过了两年,孟英再次游历当地,病情仍旧没有变化,患者还在服补药,因此竭力劝阻,并主动给患者赠送了至少半年的清肺通络化痰的丸药。患者服药至第二年春天,邪从外出,遍身发疹,频吐秽痰,终于能说话了。孟英独具慧眼的诊疗智慧、虚心好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一心为了病患的大医精诚、旁征博引的深厚文学素养,在这个医案中都可以看到。

王孟英虽然一辈子都是以治病救人为业,但他对很多问题的见解,远远超出医生的认知层次。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王孟英同样胸怀天下。正所谓“大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王孟英虽然没有像张仲景、陶弘景那样做过官,经世济民,但他也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著作中闪耀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对政府公共卫生和社会治理的前瞻思考。所以,孟英同时代的士人好友都称赞他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袁枚的转世(原话为“咸谓余为袁简斋先生后身”)。而孟英自己则谦虚地表示“愧不敢当”,说“以袁公之聪明孝友、政事文章,焉能万望其一”,不过是性情相似而已(“不过性情通脱有相类耳”)。

孟英医著中的“政事文章”,主要体现在《归砚录》《霍乱论》等著作中,以宣传鸦片之害主张禁烟、主张凿井控制传染病、主张用税务和政令手段合理控制酿酒以经国利民、刊行《霍乱论》推广霍乱有效治法等为代表。《归砚录》成书于1838年,当时的王孟英年龄才刚刚30岁,在《归砚录》中已经记载了许多力挽狂澜成功救治重症大病的案例,卓然已成一代中医大家。更为可贵的是,书中提出的政事观点,在当时极具前瞻性和实际意义。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1840年,孟英则在早两年前就详细论述了鸦片的危害,引用西方人的资料记载列出从乾隆至道光年间进口至中国的鸦片数量,根据大量的从医经历观察,力辟时人对鸦片“诧以为神丹”的错误认识,将鸦片称为“妖烟”,指出鸦片初吸大能鼓舞肾气,令人不倦,久之则耗尽人体精华,导致形枯神槁,失业破家,盗贼遍地,为中华甘此鸩毒而痛彻心扉。

又如,王孟英针对当时杭州、嘉兴、湖州、苏州、常州等地疟疾、痈疡、脚气等传染病流行,民众生活用水直接取自河流的情况,指出这些传染病的根源在水,欲康济民众,救弊之策在于“当以凿井为急务”。孟英刊行的其曾祖父《随笔》中还记载了西方凿井的方法。孟英的这些认识和做法,今天看来仍是体现了作为一名杰出公共卫生学家的独到见识和前瞻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价值观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王孟英一生凄苦,颠沛流离,但他却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悲天悯人。作为医者,他身体力行救治病患,活人无数;作为医家,他在饥肠辘辘、青灯黄卷中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宝贵医学财富;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忧国忧民,他以一介书生之笔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呐喊建言。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孟英少年失怙,其父弥留之际的叮嘱:“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想必是孟英一生苦志力学、救济天下苍生的动力。因此,在我看来,王孟英是一个纯粹的、有完美人格的人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