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论中医(全是干货)
发布时间:2021-06-14 浏览次数:722 次 来源:艾御享堂
其实两者各有千秋,要点在于用方之准确灵活耳。有一膨胀病患者曾自述,初胀之时如槟榔、木香、牵牛子之类一服即消,继服效果逐渐减小,更医求治,谓过用攻伐,中气不能转输,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初服三剂,似有效又似无效,又服三剂觉精神好转,胀也有所减轻,以后消消补补,终收全功。以治疗中病人也曾性急,嫌进展太慢,又求医改用攻逐药,两剂后几乎腹胀如故,惊骇之下,才不敢再自作聪明。
首先要肯定的是对于年轻的上班族,工作比较紧张,通过烫脚或是蒸桑拿,汗出后气血通畅可缓解紧张。尤其是在感觉心里窝火即有火发不出来的时候,烫烫脚会感觉非常舒服,这是正确的治疗和保健方法。但是对于虚人及老年人,用此法保健一定要慎重,我在临床已经见过太多的老年人因烫脚而开始得病的,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
烫脚的原理是用热水对足部加热,然后慢慢人体气血开始加速,逐渐便会出汗,出汗亦是气血加速的一种表现。可是人为什么到老了脚会发凉?为什么老年人不能做剧烈运动?道理很简单,因为阳气虚的人是不能再做任何损伤阳气的事情了。阳虚之人首要之事是使阳气潜藏,阳生阴长使阳气攒起来,恢复正常。所以对阳虚之人首要之事应是静心内养,做到《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讲冬三月的养生方法:“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此为冬季或病在冬天这种状态(即阳虚)的养生大法,按《内经》说冬天一定尽量不要“泄皮肤”,因为这时人很虚弱,一泄皮肤很容易使阳气耗散的更不足,即“使气亟夺”。烫脚是人出很多汗,泄皮肤很厉害,当时觉得很舒服,第二天往往会更加虚弱。因此对老年人和虚弱的病人最好不要选用这种保健方法。
当然我相信很多根深地固的观点会认为烫脚可以加速末梢循环,有利于代谢。这就纯是害人啊!心脏病人为什么要将本来不够的气血去作用于末梢循环?大误!心脏病人多数气血比较虚,为了保证心脑循环有足够的血量必然要减少四肢的供血量。这时候人自作聪明,不听从自身机体的需要强迫血液往四肢跑,那心脏如何受得了,很多心脏病人烫完脚后有心慌的感觉即是证明。
如果你还是不相信,请于临床细心观察,我是先由临床观察出结果然后才搜集的理论依据,而且我现在如果遇到少阴病、厥阴病或太阴病的病人都多嘱咐一句不要烫脚,对针灸的病人我必须嘱咐不许烫脚,否则针之疗效大减。辩证治疗的足底按摩不在此理。
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樊永平点评:米糠中药名“米皮糠”,出自《本草纲目》,别名谷白皮。味甘辛、性平,无毒。入手、足阳明经,煎汤内服可治脚气。米糠含油,油中含有谷维醇、甘油三脂等多种甘油脂及维生素等。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董大成新近研究发现:米糠中还含有一种多糖体,可增加细胞免疫力,阻止癌细胞扩散,研究报道引起国内外关注。实际上,我国古代女性早就与米糠结缘了,她们常常把米糠磨碎后装在袋中浸泡在水里,每天早晚用米糠水来洗脸。长期坚持下来,肌肤变得水嫩白净。
从上可见,米糠中富含的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可发挥一定的治病功效。如含有维生素B,对治疗脚气病有效;含有神经酰胺糖苷,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所以可使皮肤湿润、白净。而张老伯用米糠水洗患部,几十年患静脉曲张症的老烂腿能痊愈了,究其道理,是否米糠中的某些成分通过抗菌消炎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力,促进了局部损伤皮肤、血管的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目前尚不清楚,还值得深入研究。也因此,要提醒和张老伯有相同病患的读者,一经此验方试用无效者,当立即去医院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本人本来不是学中医的,但是因为需要自己读了些中医书,结合自己原有的现代科学知识,发现中医不但科学,而且非常简单。写出来让大家分享。
这里你必须假释自己是一个古人,对自然认识有限;放弃你脑中原有的医学知识。当然对于一些挑刺的人,我也用现代科学知识验证。
取这个题名是为了吸引部分读者没有贬低广大中医工作者的意思。
一、阴阳
让我们做个游戏。一个人手拿一面写有“日”字的旗,另一个人手拿一面写有“月”字的旗,中间一个元帅。元帅出一个题,然后问下面的士兵,谁认为有“月”属性的就走到月旗下,谁认为有“日”属性的就走到日旗下。久而久之,人们就创造了阴阳两字。现在大家看到了吧,原来“阴”是一块写有“月”字的旗,“阳”是写有“日”字的旗。这样的字在汉字中很多,例如:“隊”就是前面一个举旗的后面跟了一些人。
原来阴阳只是两个定义,就是:
凡是具有“月”及扩展属性的为“阴”。凡是具有“日”及扩展属性的为“阳”。
仅有定义不够,关键要看它能否推出正确的结论。
让我们作些推理,白天气温升高,清晨你在田野可以看到水汽蒸腾向上;夜晚气温降低,水珠在叶子上结露。于是我们有上为阳下为阴;水汽为阳、水珠为阴。再引申就有轻为阳重为阴。通过这样的扩展就能分析每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于是就有了“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出入”、“男女”、“君臣”、“父子”、“父母”、“儿女”、“夫妻”、“好坏”、“痛痒”、“动静”等等。(几乎所有这些我们习惯的对字都是阳在前阴在后,可能和男尊女卑有关。)
这些推理出来的属性是否正确就需要验证。古人通过长年累月的生产实践去验证,继承了正确的,放弃了不正确的,当然也有受条件限制未能证明出错误的。例如“南北”,古人只知南方热,北方冷。但如果放在现在,我们知道南半球的情况正好向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南北”阴阳属性的使用,只是要注意限制条件,到了南半球记得把它倒过来。
不仅生产实践可以验证阴阳,现代科学同样可以验证。拿水汽与水珠来说,热力学证明同样温度的水汽比水珠含有更多的热。该热被称为潜热,当水汽变成水珠时该热会释放给外界,而水珠变成水汽时要向外界吸收同等量的热。
看看中医常用的阴阳有:说人体的上下、表里、腹背、气血;说环境的燥湿、暑寒、风雨;说情志的喜怒、哀乐。当然还有很多,要写一页纸都不够,就不列了。
证明:人的头部重量不到人体的2%却消耗了20%的氧气(数据记得不是很精确,因为是随意写作就不核对了,下面一样,大家不要引用)。化学知识告诉我们消耗氧气会产生热,热是阳的基本属性,所以上为阳符合基本定义。
推理:表为阳里为阴。
证明:人体表面集中了80%的毛细血管,我们知道毛细血管是向细胞提供养分的,毛细血管越多,这个地方的代谢(氧化)越强。
有人说现代医学证明肝脏是代谢最活跃的地方。我说没错,但是肝脏的代谢主要是还原,是吸热。这个热量可以用现代化学知识计算获得。因为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所以就不深入了。
也有人说人体表面温度低,体内温度高,所以应该里为阳表为阴。我在这里举个例,冬天,在北方有烧火墙的习惯。火墙的温度要高于室内,所以表为阳,里为阴;可是有人测量了室内温度,又到室外测量了墙的温度,说墙的温度比室内低,于是得到里为阳,表为阴。这里的错误是因为把一个事物的阴阳属性同两个事物的阴阳属性混在一起。
同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推出其他事物的阴阳属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血”。气在现代科学中被说成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是对古人认识自然的无知。古人把所有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东西称为“气”。用现代知识可以知道,当时有两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1是空气,2是能量。“气血”就是有能量的血,用现代话就是运动的血。也就是运动的血为阳,静止的血为阴。当你读《内经》时遇到“气”用空气解释不了时用能量能很好地解释。身边没有《内经》,否则摘录几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研究的是有气的人——活人,而西医认为活人和死人没有区别,人死后不会少一个分子。中医看到了活人的阴阳属性,躯干为阴,神明为阳。这里用了“神明”两字是因为人们对这两字的误解太深需要说明以阻止那些极端科学主义者的胡说。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明,阴阳的结合体。
“神明”就是天神引出的阴阳的结合体,哪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生命。本人曾努力查找古时“生命”两字,但没有找到。古时“生”就是生,“命”就是命,从不放一起用。是现代人(最早好像是明朝)把“神明”写成了“生命”。我们也可以从“神”字的词组中找到答案,例如:神气、神情、神态、精神、凝神、劳神、聚精会神……,这里的“神”都是对生命力的一种描写。中医有“心主神明”,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心主神明”,原来是“心主生命”。特别反感现在的人们(包括许多中医大师)把“神明”与“智慧”混为一谈。
“心主生命”很容易理解吗?你一定说“是”。且慢,你又把这里的“心”想象成西医的心脏了。虽然心脏也控制生命,但那是歪打正着。下面就是要说中医的“心”是怎么回事。
二、五行
为什么现在人们不能理解“五行”是因为人们把“五行”看成五种物质。而古人则是从现象看到本质,找到不同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然后归纳总结。现在的人知识多了,要理的头绪也多,往往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事实上“五行”没有一样是讲物质,讲的是一种功能。一定要扯上物质也就“土”算一个。用现代观念总结定义:
木:能充饥,给人体的能源;
水:能洗涤,滋润;
火:热,能量
金:劳动,加工;
土:基础。
在自然界,浇水长木,燃木得火,灭火留土,炼土得金(工具),挖井得水。
古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的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在这天人合一说法上现代人们的理解也有一些偏。人们往往把“合”理解成合并,而古人“合”是众人一口的意思,不同的人,但说法是一样。天人合一就是不管是天还是人规律是一样的,而不是把人和天联系在一起考虑。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一种假设,并在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人也有五行,其运行规律和自然界的五行类似。如果假设正确,那么结果可能正确;如果假设错误,那么结果错误。古人对人体认识没有现在深,他们只能从则面,经大量实践去验证。现在我们可以从细胞、分子层面对它进行验证。
用现代科学可以这样认为,人的饮食为土,是一个基础,在水的帮助(滋润)下被人体吸收,成为人体的能源“木”(糖、脂肪、蛋白质等),能源进入细胞氧化获得热量“火”,代谢后的废物“土”被水带回(洗涤),而有用之物“金”被保留,成为下一循环的加工者。这个过程是现代科学公认的新陈代谢过程。其实不仅天人合一,继续引申有人体与人体细胞合一。读者可以自己验证
五行对五脏,土脏:和饮食营养有关;水脏:和排泄、滋润有关;木脏:和人体能原有关;火脏:和人体能量有关;金脏:参与和帮助其他脏器。
为了记忆,古人又创造了与之对应的字,土脏用脾;水脏用腎;木脏用肝;火脏用心;金脏用肺。也就是写到这儿为止“心肝脾肺肾”还没有和人体器官对上号。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步了解了人体内某一脏器的功能,于是就把功能相近的脏器用对应名字命名。这里必须认识到五脏包含了心肝脾肺肾器官,而心肝脾肺肾器官不是五脏的全部。例如,肾器官属于水脏,而水脏不只是肾器官,还有汗腺也属于水脏。如果我们放到细胞分子层面上,那么细胞壁的反渗透就属于水脏。这里一直在用水脏这一名词,而古人早就为我们创造了“腎”字。为什么不用呢?因为近一百年来西医盗用了“腎”字,以至于人们一用肾就想到人体中的那个肾器官。为了区别水脏的肾和解剖中的肾,本文下面的五脏用心、肝、脾、肺、肾,而解剖的器官用心器官、肝器官、脾器官、肺器官、肾器官。
用现代人们掌握的知识,在人体分析上脾应当为消化系统,较简单;肾除了泌尿系统外应该还包含了一部分血液系统;肝是一部分消化系统加一部分血液系统;心是血液系统;肺是呼吸系统加血液系统。为什么肺金是呼吸系统加血液系统呢?肺金是劳动加工的意思,就如同一个人从柴房搬木柴到伙房烧火,这个人就表示肺金。在人体的血液中也有这样的搬运工——血红蛋白。它从肺器官把“气”搬到人体各个部位,放出后又回到肺器官再搬。如果一个人血红蛋白减少(贫血),这个人的脸色就会很白,被称为无血色。所以《内经》说“肺色白”。
回到第一节阴阳篇中最后一个问题,心主神明。为什么说这里的心不是心器官?原因有二,其一有更好的解释,其二对于没有心器官的低等生物怎么解释。更好的解释是这里的心是心的原始意思——能量。心主神明等于能量决定生命,没有能量没有生命。有时你会听到心阳上亢,这不是说心器官怎样怎样,而是说代谢过旺。这样的人脸色红,不怕冷,脸上疙瘩多(因为代谢的废物来不及移走)。
有关五脏和五色将在第四节如何看病中展开。
这节最主要讲了五行、五脏及五脏器官的秩序。就是先有五行再有五脏,先有五脏再有五脏器官。这个秩序非常重要,是鉴别中西医的试金石。对此将用下面整个一节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