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峰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药方

经典药方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药方

学中医:高手思考中医精华版!(收获满满)

发布时间:2021-08-16  浏览次数:1306 次     来源:医品阁  

  一、阴火论。阴火论出自李东垣,其一般的注解是“脾胃气虚,清阳不升,阴火上乘。”对于这一句话,我思考了数月,终于一日有所斩获。一身之气,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升已而降,降已而升。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斡旋中焦,太阴脾土左旋而主升,阳明胃土右旋而主降,一身气机都依赖于脾胃斡旋之引动作用。另一方面,痰浊是有形实邪,最易阻止气机,脾土左旋的上升之气和胃土右旋的下降之气受到阻止,所以脾胃斡旋失司;还有一方面,痰浊附着于中焦,湿性重浊,脾胃就像一个转盘,这个转盘上负重超过它的负荷了,所以这个转盘也就转不动了。中焦转不动了,就不能引动全身气机的运转了,于是,上焦之气停留在上交,下焦之气停留在下焦,上焦为阳位,气机郁久了就从阳化热,而成阴火。而下焦之气呢,下焦为阴位为寒水所居之处,下焦之气郁久了就从阴化寒。于是,阴火既成,久而久之,必成上热下寒之势。那么中焦呢,中焦之气郁,大致是先化热,病久则寒化,最终必然伤及脾胃阳气

二、脾为阴中之至阴。还记得伤寒论中六经传变规律吗,病邪要入里,要从阳经进入阴经,首先侵犯太阴脾经。所以这个“至阴”的“至”不是“最、极”的意思,这个很多老师都讲错了。

三、脾不得主时。初学中医时,说脾主长夏,说长夏就是夏末秋初之际。其实这个说法是片面的,站不住脚的。内经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明确指出,脾不得独主时,脾是怎么来主时的呢?每季末十八日是脾主时。为什么是十八日呢?四个十八日刚好就是七十二天,是五分之一年和其余四脏各主五分之一年。

四、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里的“阳明”和“太阴”并不仅仅治阳明胃经和太阴脾经,还泛指阴脏和阳脏,还可以指关系非常密切的两脏,比如肝肾。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太片面,太绝对,后来仔细一想,这句话,真理!先说脾胃吧,实则责之于胃,虚则责之于脾。“阳道实,阴道虚”,“嗜欲不同,各有所通”,腑受天气,脏受地气,受天气者为阳,受地气者为阴,先天禀赋造就了脏腑阴阳属性的不同。“嗜欲不同,各有所通”,所以天气者腑受之,地气者脏受之,外泄侵袭腑受之,内伤正气脏受之,受天气者多实,受地气者多虚。

五、魂神意魄志。何谓魂神意魄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两年之久,终于近日熬夜读《内经》而有所悟。我们的老师,没有一个解释过这个问题,问了也解释不清楚,所以我就没问,连中医名家所著的内经讲稿上都没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这一想就是两年的时光啊,终于有所顿悟。内经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所以生者也。”“德”指天气,“气”指地气,“德流气薄”翻译为现代语法就是“德气流薄”,“薄”通“搏”,就是天气和地气相互间流动,搏击,从而有了感应交合,阴阳相合所以才有了万物生灵。“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六、诊病必察上下。这句话出自内经。内经有“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肺主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魄门亦为五脏使”等描述。

  七、什么叫治未病。“善治者,不治已病治未病”,何谓治未病?所谓治未病是指,太阳病的时候应该防止病邪入里,防止进入阳明,防止进入阴经,所以医家就应当有预见性,先实胃气,调营卫,充阳气等。病在卫分就要防止进入气分,已进入气分就要防止进入营血。或者哮喘等冬季多发病,趁夏天阳气充足,进行冬病夏治。

 八、脉象。关于脉象,首先,中医把脉,是体会脉象,而不是脉搏,如果你摸了半天,只摸出个脉搏那不叫把脉。先还是要脚踏实地背《濒湖脉学》。到清远来之后我自己也试过那样把脉,也有拿准的时候。一次,一同学说耳根痛,脉象偏快,左边脉象快而无力,左升右降,心想这是肝胆气机上升受阻,正气未亏,正气奋力与邪气想搏击所以脉象偏快,舌苔腻,于是用黄连温胆汤原方,化中焦痰浊,助肝胆左升,黄连右降,右降以引动左升,立杆见影。

九、白·虎汤的真实滋味。加大米有三点好处:一、防止过寒伤胃气,可以放心重用石膏;二、使其味成甘寒,甘寒生津,生津之力大大增强;三、使药液稠厚,在体内流动减慢,搜刮胃腑之邪热。

 十、桂枝本为解肌,要敢于用麻黄。

 十一、正气固护机体的趋向性。桂枝汤证为何有干呕的症状?就是因为,十二、呵欠和喷嚏的原因,失眠的原因。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人醒着,阳气就行于外,行于阳分,当人感觉疲乏,想睡觉的时候,阳气就开始入里了,而这时人主观上不想睡觉,客观上机体还在工作,没有闭目休息,但是阳气要内收了啊,怎么办,于是机体就通过呵欠引阳气外出--呵欠。外邪袭表,从体表皮毛而入,肺气不得外达,气不外达于是只得上冲,于是就有了咳嗽、喷嚏--喷嚏气抗邪于外,不能固护于里,里气升降失司。

十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肝者捍也。十一脏皆生于胃,而又取决于胆。少阳之气主升发,胆气不升,则十一脏皆没了活力,没了动了,所以说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肝者,捍也,捍卫机体也。看伤寒就知道,少阳是阳转阴的重要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治病必须考虑的部位,在很多情况下,病邪要入里,都要经过少阳,所以说肝能捍卫机体,这个观点教材上肯定找不到。

十四:膀胱主一身之表。“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而能出焉”“饮入于胃,游满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