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特殊煎煮法
发布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4375 次 来源: 运气新说
《伤寒论》中的特殊煎煮方法
《伤寒论》 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全书共载方113首,其中98首为汤剂,大部分汤剂为水煎剂。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各方的组成,还对其汤剂的煎煮方法交代颇细,充分体现了张仲景对煎服法的高度重视。迄今对 《伤寒论》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辨证施治原则和经方证药方面,忽略了有关煎药法的论述,而煎药法是“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煎煮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
一.特殊的煎药溶媒
清酒
《周礼·天官· 酒正》载: “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 曰清酒。”清酒为糯米酿造,久经放置后,其上面 的部分清稀透明,为所谓的 “清酒”,而下面的部 分较稠浊,颜色较白,即所谓的 “白酒”,又称浊酒。如《伤寒论》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的“清酒",应是甜米酒之上层,瓜蒌薤白白酒汤的“白酒”,应是甜米酒之下层。张仲景用清酒煎药,一者取其温通以破阴寒、通经脉,一者取其辛散以解补阴药之壅滞。
苦酒
苦酒即为醋,味酸性温,能散瘀行气、止血止 痛。《本草纲目》记载: 苦酒消痈肿,散水气,杀 邪毒,除癥块坚积,消食,破结气、心中酸水痰 饮。《伤寒论》中用苦酒汤治疗咽喉疮疡肿痛,方 用苦酒以清热散瘀、消肿止痛,此外还可制约半夏之刚燥,去其性而取其用。
蜜
《本草纲目》曰: “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 “和 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和营卫、润五脏、通三焦、 润脾胃”。《伤寒论》中根据组方用药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加蜜煎煮的方式[1]。
-
加蜜同煎,如陷胸丸之类,取其缓峻温中,调和佐助之效。水蜜分煮,如乌头汤等,既利用蜜的和缓解毒之功,又避开蜜的黏腻之性。水煮蜜煎,如甘遂半夏汤,水煎后去滓再与蜜同煎,可避免药物毒性,以防伤正
-
煎汤带水的应用茵陈蒿汤:茵陈先煎去渣后再入栀子、大黄煎 煮,原因在于茵陈用量大,先煎去滓,能够使其充 分发挥引领栀子、大黄以祛湿退黄的 “君药”作 用; 同时栀子、大黄也不宜久煎; 还可以避免茵陈 的残滓可能吸附更多的栀子、大黄的药汁。 小陷胸汤:小陷胸汤中的瓜蒌实是先煎去滓后再入半夏、黄连,实际也是瓜蒌实煎汤代水,一者,率黄连除烦消痞,滋半夏涤痰开结; 二者,因其性味甘寒,久煎可使其味厚,不至伤胃,也体现了张仲景护胃气的思想。现代应用煎汤代水法:一为药物煎煮后煎 液浑浊而难于服用,如灶心土; 一为质地较轻而用量大的药物若与他药同煎所占体积与吸水量过大,不利于煎煮,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溶媒的作用一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该方中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与煎出量; 二是多有引经药的作用,或是有治疗该 病证的独特作用; 三是使有有毒药物的毒性减弱或消除。
-
二.特定药物的煎煮 注明煎煮方法的有先煎、同煎、后下和不煎。1) 先煎: 如大陷胸汤,用于邪热与 内蕴之水饮结于胸中所致结胸证,大黄在方中先 煮,熟则行迟。正如柯韵伯所云: “生者气锐而先 行,熟者气钝而和缓”,此用法意不在速下,而在于荡涤邪热。2) 后下: 如大承气汤,用于邪实重 证,其大黄为后下,取其气薄先至而速下,疏通地道,荡涤燥屎,曰 “用水一斗,煮枳朴,取五升, 去滓,内大黄,再煮取二升”。3) 同煎: 如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黄牡丹汤等方中之大黄与其他 药同煎,不分次第,是取其走血分,具有活血祛瘀 的作用。4) “麻沸汤渍之”: 如大黄黄连泻心汤, 不是取其厚味以攻下,而取其薄气以治中,以清泄中焦邪热。先煎 1.酸枣仁,茯苓:酸枣仁汤中的主药酸枣仁 重用至二升,方中其他药仅为一、二两。苓桂甘枣 汤中的茯苓重用至半斤,其他药最多者为四两。两方中的酸枣仁、茯苓均用先煎方法以较好地煎出 药物有效成分,即量大效宏。2.麻黄,石膏: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 黄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方剂中,对麻黄、 葛根的使用均注: “先煮麻黄、葛根,去上沫,内 诸药”,麻黄的先煎去沫是由于沫乃属浊物,必有碍于升发,去之以取麻黄气之轻清,而有利于发腠理、出上窍
-
三.特定煎煮法
去滓再煎法:一者 能够使药液浓缩,药液量减少,以便于服用,从而减轻胃肠负担; 二者药汁再煎则药液的浓度大,汁浓味厚,对于水液运化、转输障碍的一些疾病适宜采用。
麻沸汤浸渍法:是用沸水浸渍药物取汁的一种剂制备方法。《伤寒论》中的 大黄黄连泻心汤,其用法是“用麻沸汤浸渍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大黄、黄连能泄走下,沸水浸泡不煮,取其气薄独走上焦而清上热,不犯中下。大黄虽苦寒沉 降,但给药方法不是煎煮,而用浸渍,意在取其气 不取其味,变沉降为轻扬,既能加强清热泄痞效 果,又不致于直走肠道。
煎煮丸药:这种方法是以水煮丸药后连渣服用,这样可使 猛烈的药物产生缓和而持久的作用。如大陷胸丸, 抵当丸等都是采取了这种煎法。尤在泾曰: “按汤 者荡也。荡涤邪秽欲使其净尽也。丸者,缓也。和 理脏腑,不欲其速下也。
水煮散剂 :先将方药研为细散状,再以水煮药散,连汤带 药一并服用,如风引汤等。权衡治病用药而选择用 量,若用量小则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用量大 则又有诸多弊端,所以选用以水煮散则是加大服用 汤剂用量而不加大药用量,达到补偏救弊以增强治疗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