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法相药理学”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3234 次 来源: 医林漫步薰医草
薰医草【369】中医除了诊病善用“取象比类”法外,还有一个相近的概念,叫“法象药理”。<一>【1】“法象药理”主要是针对中药而言,其概念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根据中药的长相、颜色、性味来说明药的作用疗效,就是说,长得像啥就治啥,老百姓最爱说的就是“吃啥补啥”,“吃猪肚子补胃”等。具体地说比如,说核桃补脑,是因为它的长相像人的大脑,又说核桃补肾,也是因为它的长相象人的双肾。现代医学证明,核桃含有亚油酸甘油酯,并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些对于肾和大脑的确都有好处,但说实话,这和核桃的长相并无多大的关系。古人的智慧挖掘出了核桃的有效元素,但是,人们把凡是长的像人脑和人肾的都说具有这样的功能,就属于一种迷信了。【2】还比如说,大枣可以养血安神,这是从它的成份上来讲的。但是由此推论所有“红色”的食物、药物都有养血的功能就不符合实际了。还有芝麻也是如此,认为是黑颜色就可以使白发变黑,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仅仅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并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罢了。杏仁也是如此,因为它归肺经和大肠经,所以对于治疗肺疾和便秘有一定的好处,仅此而已,但却被演变成“杏仁是白色的,肺也是白色的,所以,白色的就润肺”,并由此推论出了百合、白果等白颜色的食材药材都和肺是一个颜色,所以都有着相同的作用。这就不科学了。事实上它们之所以都具有相同的疗效,不是因为它们的长相色白,而是因为它们的成份接近。
薰医草【370】“法象药理”<二>【3】清代的张志聪对过去中药材的总结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就是说植物的皮,有治疗皮肤浮肿疾病的功效;植物的节,对治疗骨科、关节疾病有好处,比如长相象牛的膝盖一样的“牛膝草”,对治疗腰膝酸痛就有很大益处;而所有的“子”,如车前子、决明子等,则对眼睛有好处等。对于藤类,则被认为长得就像人的经络,所以对治疗经络疾病很有疗效,如忍冬藤、葡萄藤、鸡血藤等。还比如说,穿山甲能打洞、蚯蚓能钻土等,动物的这些特点都使得此类动物具有了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除风湿的作用。现代医学治疗脑梗、心梗的药中有一些就含有蚯蚓的成份,如“复方地龙胶囊”。【4】还比如,鸡肉,在老百姓的常识中知道它是“发物”,也就是西医说的对人体而言的“异体蛋白”,所以鸡肉对有些人的疾病具有诱发性或者刺激性。但在古老中医的解释中,却把“鸡肉”和“八卦”联系在了一起,认为鸡属于八卦里面的巽、而巽又属风,所以,有皮炎的人吃了鸡肉就容易受风、出风疹、继而皮炎病复发……等等。这虽然不属于“法象药理学”的范畴,但是,这种解释显然不具有现代知识的科学性,令人有一种神乎其神、五迷三道的感觉。【5】总之,前人对法象药理的简单总结就是“动物是“以情治病”,植物是“以形治病””。中药材中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大多被证明了具有很好很科学的疗效,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实践。这种简便易行的“看图识字”的方法,就是“法象药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乃至现在,都起到过或者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客观的讲,这种方法也一定有其局限性和不合理性,甚至有些带有了迷信的色彩,很多也是经不起科学推敲的。时至今日,在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的今天,如果不再去慎重对待,科学并合理的评价,而是任其夸大其词、无限复制,则只能是坑了中医、害了中草药。有些曾经上了央视的名家也在“望文生义”的以某些植物形状去解释中药材的作用,就甚为遗憾了……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