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峰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药方

经典药方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药方

中医泰斗姚梅龄教授——通晓伤寒论,救己救众生。

发布时间:2024-07-21  浏览次数:3553 次     来源: 杏林真传 杏林真传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姚梅龄教授,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医泰斗,近二十年来他用纯中药治疗了不少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杂症(如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内科疾病所致瘫痪、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自闭症、子宫腺肌症、糖尿病、癌症、多脏器衰竭等。)其中有二十种以上现代医学认为不可能根治一例的病种中的半数以上已完全治愈,屡起沉疴,妙手回春。他对急性发热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佳。

他的惊人疗效和传奇故事在中医学子的心中燃起星星之火,成为众人在茫茫学海中前行的一盏明灯。姚梅龄教授时时为中医发声,用鲜活的治愈医案为例,广泛的宣传中医不但是可以治病,更可以根治疾病。

面对一些中医全盘西化的现象,姚老更是痛心疾首:“对于西医学,不能邯郸学步,削足适履,而要站定中医的立场观察疾病,用中医认识疾病、判断疾病、处理疾病的方法去审视西医的合理性”,他从中医的角度、哲学的高度、前沿的眼光,指出西医的不足,教导学子要用理性客观学习的眼光看待西医,而不是一味盲从。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唯真理而求是的治学态度感染着无数的中医学子。

2020年,新冠正处于严峻时期,姚老耄耋之年仍请缨奔赴疫区,只为救治病人,为更多一线的医生提供一线案例和经验,此等仁心大爱实在让人动容。


姚梅龄教授治学严谨,贯通中西医,一丝不苟,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疗效卓绝。从业55余年,他始终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治学态度和治病救人的精神,为中医的发展和教育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兢兢业业,是为中医事业奋斗的一生,细致认真,是为患者无私奉献的一生,励精图治,创办岐黄国医书院,是为中医教育与传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一生。

医学世家,一片丹心入杏林

姚梅龄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祖上历代行医,有家谱可查的约已十代,其叔公姚国美为江西名医,创办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即现在的江西中医药大学)声名显赫,活人无数,民间流传着:“请了姚国美,死了也不悔”之说。”其父姚荷生为伤寒专家,历任江西中医学院院长,毛泽东主席曾先后请他看过三次病,在江南自古就有“无姚不成医”的美誉。
姚梅龄老师自幼受中医氛围的熏陶,见叔公的病人候诊盈街盈巷,来家中感激致谢的病人更是络绎不绝,长跪不起而感激涕零者更是不计其数,亲历此情此景,姚老不觉中对中医产生了无尽的向往和憧憬,心中也渐渐发起了济世救人的宏愿。
30年代末,霍乱流行,为了拯救南昌的难民,姚国美发动姚氏家族几十个人,进行了一个月的义诊,熬夜炮制三宝回阳酒(樟脑 肉桂 丁香,治疗寒湿致浊的霍乱,症状为剧烈脱水,阳气随泻而脱),并组织大家悄悄将小瓶装的几万瓶药酒与使用说明笺塞到难民帐篷里,塞完后就默默离开,救人无数,且不留姓名。听着姚荷生老讲当时义诊的情形,济世救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姚梅龄老师的心里逐渐生根发芽。

成年后,姚梅龄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当他高兴的告知父亲姚荷生这一消息时,却迎来了当头棒喝。

姚荷生老色一沉,厉声道:“想学医啊,想学中医啊,为什么?”
姚梅龄低下头,低声道:“你是搞中医的了,家学比较渊源。”
姚荷生随即反问道:“哦,想吃小灶啊?”姚梅龄听后不敢发言,只觉这句话带有贬义,尚未摸清姚荷生话中的真意。

这时姚荷生非常激动站起来说:“我告诉你啊,做医生学中医,我送你一句话,庸医杀人不用刀。”这是姚荷生送给姚梅龄入门的第一句话。

姚荷生继续说道:“什么意思,跟你解释一下,要学医就要当一个非常好的医生,要学就要学的很好,差一点,病人就会死在你的手上,懂不懂啊?”姚梅龄听后感觉振聋发聩,心神为之一振,这句话对姚梅龄老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日后行医治学都是战战兢兢、精益求精。

图片
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初放光芒
姚梅龄老师在芳华之年,已经名声在外,既有江西名中医姚荷生之子的光环加持,更重要的是他临床疗效显著,立竿见影。姚老初涉杏林,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在上饶下乡行医之时,他被称为上饶县三大才子之一的第一大才子。

姚老收治了一个聋哑病人,整个体表的烧伤面积达98%,还呛了一口火,呼吸道也被烧伤了。

第一次会诊时,由于患者烧伤后第二天,渗出性水肿比较严重,头肿,眼睛肿成一条缝儿,身肿,手也水肿,加之烧伤后,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因为根本摸不到脉,姚梅龄老师在几次病例讨论会上都没有发言。

三天后再行会诊,患者已经处于烧伤水肿回吸收期,病人从三十九度多退到三十八度二,人脸也显出来了,鼻子眼睛也显出来了,精神也挺好,手腕的痂皮也切掉了。于是,姚梅龄敷了一块抽纱的纱布在病人的寸口脉的部位,隔一点儿抽一条,在抽得很稀疏的纱布上摸脉,也摸得到脉了。病人想吃饭而且胃口极佳,除了米汤外,还食用了一只5斤重的鸡。

在会诊后的谈论会上,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已经不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了。肖教授与许教授要姚梅龄发言,从中医传统的知识与经验上看,姚梅龄认为患者的病情并未好转,而是在恶化,当时全场一片哗然。
接着,他列出他的诊断依据:
图片
其依据第一,脉硬,六脉均硬,没有弹性,毫不柔和,是无胃气之脉;

第二,舌中心剥苔,比两分钱硬币要大点,比五分钱硬币要小点,但舌质淡白不红,姚荷生教授称之为舌裸,示以与剥苔区分,剥苔的舌质红,是阴虚;舌裸舌质淡苔剥,脾胃之气大亏;
第三,食不知饱,一只五斤重的鸡几分钟吃完了,吃完了还要吃,哪有这么好的食欲?

第四,人中短,《中藏经》言“人中短者,死”,诚然;第五,腹胀,腹软不硬,敲起来,咚咚作响,乃脾败也。就患者目前的病情而言,不仅没有好转,而在恶化,是死证!

姚梅龄讲出这些证据后,全场鸦雀无声。这是许教授的第一句话说:“我们支持小姚的观点”,这时底下又是一片哗然,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

许教授继续说:“病人已经处于革兰阴性菌的败血症期,大家看过那本小册子吗?(指1970年所编写的有关烧伤的小册子),那本书里写的清清楚楚:第一条,舌中心剥苔;第二条,腹胀;第三条,食不知饱(与我们中医的认识极其吻合——);第四条,呼气延长;”

这四条不光在烧伤科适用,各科都一样,有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早期症状就是这四个,诊断标准也就是依据这四个,而不是依据血象,也不是依据细菌培养,因为细菌培养出结果的时间不够快。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
     这一场翻身仗,让姚梅龄老师在上饶县一战成名,声名远播,他在上饶县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量急症重症,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担任西学中的课程的主讲老师,课堂每每满员,大家学习后都反馈受益良多,临床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姚老天性聪颖,又有明师教导,但他仍是苦学不懈、孜孜不倦,他的勤奋程度也是鲜有人及,姚老总是学习到凌晨2点才去睡觉,也导致他的精元消耗过多,寿命减殒。中医玄冥幽微,变化难极,比起天赋,努力是更为重要的事啊!

    有一例子可见其治学之刻苦,姚梅龄老师34岁时,他的父亲快七十岁了,他急着帮父亲整理书籍,为了用功,姚梅龄老师从来几乎都是三点钟睡。感觉累怎么办呢,用锻炼代替睡觉——天天打羽毛球,打半个小时羽毛球就可以赚到三个小时左右看书的时间,这样消耗下去导致姚梅龄老师每个月齿龈都是肿的,拿剃须刀放脓,软了刮尽是血没有脓。姚老想:这是阳明多气多血,阳明火冲起来了,锻炼代替不了睡觉,睡觉是补阴安静啊。“阳气者烦劳则张”这句话的实际内涵,姚老这才深刻体会到:打了羽毛球精神很清爽,那是阳气上浮的结果,牙齿肿也是阳气上浮所致。


图片
医术超群,擅治疑难重症
    姚梅龄老师对每一个病人都极其认真负责,他总是不厌其烦的问诊,每一个症状都会详细鉴别,姚梅龄老师总是说:“不能漏掉一个症状”,临证一定要把病因病机剖析清楚,才肯处方用药。许多患者的就诊时间长达1小时左右。

PS:姚老的病历都很详实细致,篇幅所限,仅举3例。
子宫腺肌症案


    张女士(化名)经行腹痛10年余,痛经时少腹冷痛伴腰酸痛,痛经时喜捶按,疼痛严重时身体恶寒、时有发烧,需打针服止痛药。平时经量多、色偏暗,有血块。在外院检查为子宫腺肌症,曾在外院寻求西医、中医反复治疗后无缓解。末次月经25天后仍未干净,就诊时经量略少、色偏暗,血块略有,小腹略痛,右少腹牵扯右胯腰痛;小腹及牵扯后腰隐隐痛,乳头胀,有时气短、略胸闷;头发、唇周、耳后、肩颈部,肘部、膝盖下瘙痒,偶伴有湿疹。食后脐周胀,嗳气、矢气均多。大便日2次,不成型,质略稀,小便略黄。睡眠欠佳,夜半易醒,入睡较难,早上5点左右容易醒,梦不多。

舌淡红,苔白底微浮黄、偏满布,质偏干。
脉略沉弦涩,微微偏细;右略细,左微微偏弦。

【证候结论】厥阴血分风湿水热下迫,肝火下迫;表湿证,风湿郁热证;肝气郁结证;肾气虚。

【治疗】祛厥阴血分风湿血分风湿水热,泻火止血、疏肝解郁。

【处方】紫荆皮、金银花 、土茯苓 、当归(酒炒)、白头翁 、黄连、吴茱萸、李根白皮、椿根皮、秦皮、刺猬皮、络石藤、大血藤、玫瑰花。

两周后复诊:服中药处方前2天痒加重,新发少量皮疹,近两日消失。少腹部、腰部无疼痛。末次月经至复诊时未干净,现白带量多带少许粉色血,偶有小血块。自觉身体疲倦。左耳脱皮后无瘙痒。
舌质略红,苔白底微浮黄而厚。脉略细弦涩;左略虚。

【处方】紫荆皮、金银花、土茯苓、当归(酒炒)、李根白皮、香椿根皮、刺猬皮、玫瑰花、防己、五指毛桃、仙鹤草、野生黄芩(酒炒)。

按:本案为表里同病,风湿郁热,日久而入血分,治从表营透湿热,疹出而痛经除。

大便溏泄十余年


范某某,男,59岁,干部。2013 年4月24日初诊。主诉:大便溏泻10余年。初诊:约10年前出现大便不成形,此后反复发作,或有大便不能固摄感,或有粘液滑出(失禁),便前及便中无明显腹痛,曾服用泻痢固肠丸(同仁堂,每天一粒或两粒),服药后大便每天一次,每天早晨5、6点左右大便,便质不稀,成稀糊状。

现症:食欲尚可,稍多食则腹胀,极少有泛酸、打嗝,无明显恶心呕吐;生活中养成晨起饮水三大杯、咖啡一杯的习惯,偶有口中异味,无明显口苦、口淡、口粘、口涩、口甜,喜甜食,食甜后无明显口酸;咽喉偶有痛,感冒后明显,每年约5、6次;睡眠一般,半夜醒来1~2次,醒来能复寐;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缓,两寸微微浮,两关略沉、中取略濡大,两尺略浮、浮取微微弦;右略濡大;左欠流利,寸浮取微微弦。中医诊断“便溏”,

证属脾虚湿滞,肾阳不足;兼有风湿痹阻经脉(以少阳、少阴为主)。
治宜温补脾肾,祛风通络燥湿,涩肠止泻。
方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处方:党参12g 姜厚朴12g 法半夏(打碎)6g 炙甘草10g 牡丹皮9g 肉豆蔻10g 诃子10g 补骨脂5g 砂仁(后下,煎开20分钟)10g 狗脊(后下,煎开20分钟)12g 羌活10g 红花9g

6剂 水煎沸45分钟 一日2次,饭后温服

复诊一:2013年4月30日服药后大便成条细软,量少,色正黄,表面基本无粘液,偶有便后不尽感;或见肛门潮湿;阴囊轻微潮湿;小便微黄,不短;无明显夜尿。

处方:桑寄生15g 补骨脂3g 独活(后下,煎开20分钟)6g 羌活(后下,煎开20分钟)9g 党参12g 姜厚朴6g 肉豆蔻8g 炙甘草10g 诃子4g 红花9g 牡丹皮8g 炒白术12g 薏苡仁12g 茯苓12g

5剂 水煎沸45分钟 一日2次,饭后温服复诊二:2013年 5月5日服药后,腹泻已止,腹痛除,恢复正常饮食,小便平,舌淡偏红,苔薄白,脉细略弦。采用健脾益气方法善后。

处方:香砂六君子丸 8粒,日2次。

红皮病型银屑病

患者步某,男,18岁,2013年6月9日初诊。
患者于2005年1月(10岁)感冒后发病,初起仅为小斑点,间断中西医治疗至今,斑点逐渐扩大,有出血,西医诊断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刻诊:全身大部分皮肤焮红,仅手足皮肤部分不发红,皮肤干,不涂抹凡士林即干甚,不痒,若环境温度突然升高则刺痒明显,抓破后无流水,揭开表皮后皮肤略湿,然无滋水。已2年未见明显汗出,气温升高时皮肤发痒,无燥热、刺痛感,偶有左后头部有跳痛感,不伴耳鸣目眩。自2005年开始,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后有一大淋巴结1.8*1.1cm,扁圆形,质柔韧略硬,无压痛,活动度尚可,两少腹臖核有肿大。近1个月,久坐腰痠软,晨起腰略僵,小便无灼热,大便成条,略粘(服药后),手凉,冬日无冻疮,舌质正红、苔白微厚腻浮黄,脉偏弦,略数涩,微微偏细,两尺略沉。

证候诊断:太阳表证,卫闭营分瘀热。

处方:麻黄12g,升麻10g,赤芍15g,川红花12g,薄荷(后下15分钟)10g,苦丁茶10g,丹皮9g,夏枯草10g,浙贝母9g,银花15g,连翘12g,胡麻仁10g。9剂,水煎30分钟,日1剂。

2013年6月24日二诊:服上药14剂,仅手足心及腹股沟微汗出(略潮),24小时不外涂药物则皮肤干燥明显甚发裂,瘙痒未明显加重,左后头部有跳痛感消失。近5~6日左肩部偶有疼痛,脉偏涩略数,两关沉取不受按,两尺略沉短,右略细,寸略沉,关中取略弦,尺沉取略弦,左略弦,舌尖正红、舌边略淡、苔白略密厚,头皮皮屑易多,咽不红,不肿,然咽后壁有三处局部较为凸起,略红。

证候结论:太阳兼少阴厥阴表证,寒邪夹湿闭于卫分,营瘀夹热,肤表失养,阴血不足,厥阴、少阴经脉风湿瘀阻,兼有湿痰流注。

处方:蒙麻黄12g,连翘10g,赤小豆5g,桑寄生12g,紫葳9g,忍冬藤15g,岷归尾(酒炒)6g,玄参8g,甘草12g,赤芍20g另包,红花12g,山慈菇6g,橘核8g,北沙参12g。3剂。

2014年4月14日全身肤色稍见淡红,面部前额皮肤基本接近正常,但色略潮红,小腿略有皮屑,皮肤较粗糙,皱褶样突起已平。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