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峰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吴医汇讲

发布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113 次     来源: 翰墨微语  

简介  :十八世纪末,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名医云集,而且大兴讲学之风。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唐氏从中颇受启发,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广泛征集医门佳作,别出心裁,勇于创新,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当时虽不叫杂志,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

《吴医汇讲》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

一、审稿认真 字斟句酌  

唐氏编纂杂志十分严肃认真,选稿也非常严谨,有些稿件他自己亲自修改,如卷一叶天士的温证论治一文,即经过唐大烈文字上的润饰。同时,唐氏对刻印、校勘诸环节都极其审慎细致,全力以赴。

二、广征博采 内容丰富  

唐氏编纂的《吴医汇讲》,内容生动,丰富多彩。《吴医汇讲》的卷首刊有凡例,等于现代杂志上的稿约和广告。凡例说: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因此使杂志栏目十分丰富,不仅有内、外、妇、儿各科,还有经典著作的注解阐发、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临诊随笔、历代医家论述、方剂研究、药物真伪鉴定、医话歌诀、医德教育、读书方法以及书评等,对当时江南一带中医学术经验交流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采辑文稿 体裁不拘 

唐氏对文章体裁,不强求一律。集中诸作,或有文辞典雅者,亦有简直随俗者,要惟各适其宜,取其达意而已矣,文固可讽,质亦可传。唐氏主张只要内容充实,新而标异,言中有实,且能达意,均要采撷。唐氏在编稿过程中重视文稿学术质量,而不是因人抑扬高低。文章排列不以作者年资、地位分前后,而是文稿随到随镌凡高论赐光,随到随镌,不分门类,不限卷数,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他甚至把自己的文稿置于从属补样的地位,其精神实为难能可贵。

四、不同观点 兼收并蓄  

唐氏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对门户之见。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予以采用刊出。集众说以成书,不免或有互异。为了不至于存此而去彼定人眼目,他主张两说并采,文责自负,由读者自己去取舍。

五、编纂方法 新颖独特  

唐氏颇懂编辑技巧,每卷中往往安排一两篇份量较重的文章,薛生白的《日讲杂记》、顾雨田的《书方宜共识说》等,都率先在《吴医汇讲》上发表。唐氏对采取的文稿均保持原作要旨,并在文前列出作者简历,起到了一定的医学史作用。凡例说:诸公所著,各于条论之前,分列姓氏,下注讳号、爵里;如先世所遗旧稿,并注生年卒岁,及令嗣某付梓,略仿小传之意也。这样,亦简要地介绍了当时许多名医的史实,使读者印象比较深刻,而且便于相互联系,这在当时来说是十分新颖独特的。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