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峰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药方

经典药方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药方

拜读黄仕沛名医喘满不能平卧,心下痞坚案

发布时间:2019-06-26  浏览次数:977 次     

陶某,私塾国学老师,梅州人,在东莞办学,杨森荣之友。2011年8月份起,胸胁痛胀,咳嗽气喘,不能平卧。于当地诊所用人参、附子、干姜及除痰之品数月,病情日益加重,后于当地医院治疗;右胸隆起,抽出血性胸积液,初步诊断为:肺癌,但胸积液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细胞。遂于12月23日转广州某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最后诊断为放线菌感染。2012年1月3日,经森荣介绍邀我往诊。胸痛无发热,右胸乳下一个瘘管,渗血色液体少量,右胸较左胸隆起,隆起处硬结。气喘不能平卧,病床靠背呈45°,氧气不能停片刻,杵状指,下肢微肿,腹部痞满,唇色稍暗,舌苔厚白而干,口渴不欲饮,脉弦紧滑数,左脉双弦。

处方:木防己汤合甘草干姜汤 防己二十四克、桂枝四十五克、党参三十克、甘草二十克、干姜十克、石膏一百二十克(布包煎)、高丽参十五克(另炖、兑)。四剂。

1月8日,复往视之,自诉服药后好多了,气稍顺,精神很好,并谓以前方药也有人参且用三十克,未尝有此效。从昨天开始可停几小时吸氧,晚上不用吸氧。昨天已可在病房内短时间行走。腹部痞胀没有了,脉仍滑数,左脉双弦现象没有了。舌苔黄腻(可能是染色),较前润,口淡泛清水,不欲饮,痰多易咯,食欲二便如常。仍以上方加重剂量:防己三十克、桂枝六十克、党参三十克、干姜十五克、甘草二十克、吴茱萸六克、石膏一百五十克(布包煎)、高丽参十五克隔日服用。

按:《金匮•痰饮》篇曰:"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此方以常理殊难喻之。《经方亦步亦趋录》曾略述及。投此方唯赖方证相应。陶先生之症状与仲景所述甚似;唇色暗、杵状指犹如"面色黧黑"也。鞠通先生曾以此方治一人,前后用石膏逾百斤。陶先生问:何以高丽参以往用三十克无效,而现十五克竟取效?吾曰:非参之功,无参亦不可。

甘草干姜汤为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复诊病人诉口淡泛清水更加吴茱萸一味。 关于"脉双弦"。尝读《金匮•痰饮》篇有:"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何谓脉双弦?众说不一,大多谓双手脉弦者,但双手脉弦不足为异,何以仲景独于此处提及"脉双弦"?想双弦者,必非指两手寸口脉弦也。此病人1月3日所诊为左手寸口明显脉呈双峰弦紧,似有两动脉并行。为我从未有见过如此之脉,按之良久,深以为奇。诊毕曾电告森荣。盖金匮脉弦为寒饮。双弦为正气复虚。但复诊时患者之脉未见双弦矣。徐彬《金匮要略论注》曰:"又有一手两条脉,亦曰双弦,此乃元气不壮之人,往往多见此脉,亦属虚边。愚概温补中气,兼化痰,应手而愈。"徐氏谓多见此脉,吾却平生仅见此例。故记录之备考。

放线菌感染为顽固之病,尤其是肺部病灶硬结,影响肺功能不全,又痿管延久不愈。西医已施用大剂量青霉素。我意中医按方证随而治之外,扶正却病又为可用武之地也。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