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医案
赵绍琴医学全集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6 次
阴虚感温,热结便秘
宋某女 65岁 1940年3月5日初诊
发热二十余天,体温38.5℃上下,形体消瘦,面色暗黑,舌干绛而有裂痕,苔垢厚焦黄,唇焦起皮,胃不思纳,脘腹胀满,口干欲凉饮,咽红干痛,两脉沉细小滑按之仍有力。素患肺结核十余年,经常夜间有汗,有时低热。近来感受温邪,屡投辛温解表,重亡津液,阴分过亏,津液大伤,蕴热腑实,便秘不通。阴愈亏而热愈炽,肠愈燥而阴愈耗,必须顾津液以润其燥,通腑实求其热除。本虚标实之证,急以增液承气汤治之。
元参45克 生地黄30克 麦门冬25克 白芍30克 川石斛25克 芒硝1.5克(冲) 大黄粉1.2克(冲) 一剂
二诊 1940年3月7日
药后昨夜大便畅通一次,初干如羊屎,后则少缓,肛门破裂,微带血渍。今日体温37.5℃,舌干绛而有裂痕,胃纳渐开,脘腹胀满已减。咽仍红,干痛已见缓和。两脉沉细小滑,力量稍逊。素体阴分不足,血虚热盛,患温病又复伤阴,大便秘结。此液枯肠燥,无水舟停,故先用增水行舟润肠通便法,今便已通热已减,再以甘寒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泄药之用,切不可再用硝黄。北沙参30克 生地黄25克 白芍25克 清阿胶15克(分两次烊化) 黑木耳12克 炙鳖甲15克(先煎) 麦门冬15克 二剂
三诊 1940年3月10日
身热已退净,体温37℃,舌苔已化,质绛干裂,胃纳如常,大便又行一次,便下正常,腹不胀满,咽干痛已无,脉见细弦小滑,再以甘寒育阴,从本治疗。
生地黄25克 北沙参25克 生白芍25克 生苡米15克 生白扁豆25克 清阿胶12克(分两次烊化) 天麦冬各10克 鸡内金10克 五剂
药后诸恙皆安,身热退净,饮食睡眠皆好,嘱平时忌用辛辣厚味,应以素淡蔬菜为主。
【按】
本例的特点是素患结核,阴虚内热,又患温病,错用辛温,津液大伤,致使肠燥便秘。若只用增液则腑实不去,热不减,津液难生;若只攻下,恐重亡津液,故两管齐下,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切中其病。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