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
发布时间:2020-01-17 浏览次数:2322 次 来源: 人人经方
20200106,女,12岁。主诉:失眠。
刻诊:夜里睡不着觉,整个夜里,已有四五天了,夜里感觉热,踢被子。同样环境,大人不觉那么热。自己感觉特别热。现在感觉整个人飘着,热得翻来覆去,然后就出冷汗,自己感觉汗是冷的。屋有暖气,皮肤很热,喜热饮,自我觉得热(以上病孩父亲描述)。舌质淡红嫩,齿印,苔薄白润,舌面前部分布有小红点。困倦少神面容。附舌相。
我们把信息精简一下,失眠,自觉有热感,出冷汗,喜热饮,舌质淡红嫩,齿印,苔薄白润,困倦少神面容。
我将这个医案发到群里面以后,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别出了什么方子。
酸枣仁汤加龙牡
关于酸枣仁汤,我曾经在前面的文章里面写过一篇,金匮中的原文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同时,这位群友加了一个龙骨牡蛎,龙骨牡蛎为镇静类的药物,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有用到,主要起镇静安神作用的。但是这个病人,我个人觉得不适合此方。
仲景原文写的是虚劳虚烦不得眠,这里面的烦字其实有所指代。它指定热证,是津液亏虚导致的热证,喜欢虚一点概念的,可以理解为阴阳不平衡,是阴虚而致阳热心烦。具体表现可能会有心烦、脉细数、舌尖红,看此证的舌苔,是不适宜此方。
栀子豉汤证
栀子豉汤原文:“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
这个方子又是虚烦不得眠,这个是虚津液虚,烦是客热,那么舌苔应该会表现偏黄,同时病人会觉得心中很不舒服。看起来好像这个病例也不应该用这个方子。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这个方子最接近本例的答案,但是我估计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同样都为桂枝系下面的方子。
答案:
12岁女:桂枝15,白芍15,生姜15,炙甘草10,红枣20,生龙骨30,生牡蛎30,炮附子5,白薇10克,煮水40分钟,饭后温服,一日三次。3副痊愈
这里用桂枝汤打底,然后用到龙骨牡蛎镇静安神,用炮附子温阳。白薇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去掉,实际上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加附子汤。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失眠自觉有热感,我们不能单看着失眠有热感就认为是有热证。必须多方面的看,当我们发现,病人舌淡无血色,苔少,喜热饮时,我们便知道这不是真的热证,所以我们在这里我们会用到热药。
那具体落到那个方子上面呢?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用当归四逆汤的也可能会见效。只不过我们这位作者恰好用了桂枝汤来打底,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再用龙骨牡蛎来安神,用附子助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