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峰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煎药列表:中药煎熬知识完全手册!

发布时间:2020-03-30  浏览次数:706 次     来源:医品阁  

注意加水量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


加水量


解表剂


一 般 药剂


滋 补剂


头煎


400-- 600 ML


500 --700 ML


700-- 900 ML


二煎


280-- 300 ML ;


300 --350 ML


400--500 ML


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

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


煎药代水法


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


分煎合汁法


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


多汁浓缩法


(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毫升左右服用。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

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掌握火候


火候指火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而言。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三种。


“文火”


药液呈微沸状态,药液中药物对流缓慢不明显,俗称芝麻沸、虾眼沸;


每隔5-6分钟搅一次


“中火”


药液呈现沸腾状,药液中药物对流较明显,俗称鱼眼沸。


每隔3-5分钟搅一次


“武火”


药液呈沸溢状,药液中药物对流极明显,一下翻腾,药液底层中间部分见不到药物。


勤搅拌,勿使溢出


急火煮沸,慢火煎至液成。此乃至关重要。煎法有三种:


轻煎(解表药)


用武火速煎。


头煎煮沸10-20分钟,二煎煮沸5-10分钟。


中煎(一般药)


用武火,煮沸后改用中火。


头煎煮沸20-25分钟,二煎煮沸15-20分钟。


重煎(滋补剂)


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


头煎煮沸30-40分钟,二煎煮沸20-30分钟。






特殊煎法



方法


原理


药物


先煎


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煎,有毒类药物更应久煎先下,以减轻毒性。另有些药物因含泥沙或因其质轻量大者,则应先 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煮其它药和药物。


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石膏。

川 乌 、 草 乌

夏枯草、竹茹、灶心土


后下


多指含有芳香气味、有效成分易挥发,久煎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些药,为保留其最佳药效,也常常后下,如大黄。


薄荷、佩兰、丁香、芸香草、鱼腥草、砂仁、豆蔻等


包煎


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贴、易被煎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轻种子浮在水面,药汁沸腾时容易溢出锅外,故此需用纱布或薄布包 裹后再煎。


赤石脂、海金砂、旋复花等


另煎冲服


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煎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所以先煎好再兑入药汁冲服。有些药,根本不用水煮,只要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


人参、羚角片、麝香等


烊化


指对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阿胶、鹿角胶、饴糖等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