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磨剑,名中医呕心总结治脾十五法!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次数:735 次 来源:医家名方大公开
01
补气健脾法
02
健脾化湿法
03
健脾清化法
04
温补脾阳法
05
补脾升陷法
06
补脾摄血法
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每次2g,用伏龙肝煎水送服。每日3~4次。
07
补脾生血法
08
健脾滋阴法
09
补益心脾法
10
健脾补肺法
11
健脾和胃法
12
调和肝脾法
13
温补脾肾法
14
健脾养肝法
15
健脾息风法
主症:腹胀便溏。
次症: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补气和中,健脾助运。
方药:自拟补气健脾汤为主方。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10g,砂仁5g,黄芪15g,焦三仙各30g。
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养胃丸,每次服用6g,每日服2~3次,温水送服。
主症:胃脘痞闷。
次症:口黏纳呆,脘腹隐痛,肢体沉重,浮肿便溏,舌苔白腻,脉细濡缓。
方药:自拟健脾化湿汤为主方。党参15g,苍术10g,茯苓15g,六一散10g,炒薏米15g,藿香10g,茵陈15g,白豆蔻6g。
中成药可选用茵陈五苓丸,每次1丸,温水送服,一日2~3次。
主症:脘痞灼热。
次症:口苦口黏,便溏溺赤,肢体困重,黄疸身热,舌苔黄腻,脉细濡数。
治法:健脾助运,清化湿热。
方药: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六一散10g,茵陈10g,栀子10g,大黄5g,鸡内金6g。
中成药可以选用香薷丸,用茵陈煎水送服,每次2丸,每日3次。
主症:脘腹凉痛。
次症:纳少吐涎,下利清谷,畏寒肢冷,倦怠喜暖,舌淡体胖,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中阳,健脾助运。
方药:自拟温补脾阳汤为主方。党参10g,炒白术10g,干姜8g,炙甘草8g,炮附子10g,肉桂3g,黄芪15g,焦三仙各45g。
中成药可选用附桂理中丸,每次用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主症:内脏下垂。
次症:面黄消瘦,腹部重坠,气短声低,倦怠乏力,舌淡齿痕,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气,升提举陷。
方药:自拟补脾升陷汤为主方。党参20g,白术10g,炙甘草5g,黄芪30g,升麻5g,柴胡5g,枳壳10g,陈皮10g。
中成药可以选用补中益气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0g,每日3次。
次症:食少腹胀,便溏倦怠,气短浮肿,面白消瘦,舌淡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补益脾气,摄血止血。
方药:自拟补脾摄血汤为主方。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伏龙肝30g(先煎),乌贼骨15g,阿胶10g(烊化),三七粉3g(冲)。
主症:失血眩晕。
治法:补气健脾,生化气血。
方药:自拟补脾生血汤为主方。党参3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当归15g,杭白芍15g,熟地15g,炒三仙各15g。
中成药可选用八珍丸,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主症:纳呆烦热。
次症:口咽干燥,手足心热,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象细数。治法:健脾助运,滋生脾阴。
方药:自拟健脾滋阴汤为主方。北沙参30g,生白术10g,茯苓15g,生山药15g,麦冬15g,玉竹20g,生三仙各10g,细生地15g。
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用生药煎汤送服1丸,每日3次。
主症:心悸失眠。
次症:眠则多梦,健忘胆怯,纳少腹胀,气短倦怠,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心宁神。
方药:自拟补益心脾汤为主方。党参10g,白术10g,茯神10g,炙甘草5g,酸枣仁15g,远志10g,当归10g,炒三仙各15g。
中成药可选用人参归脾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主证:腹胀咳喘。
次症:纳少便溏,咳痰浮肿,胸闷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祛痰。
方药:自拟健脾补肺汤为主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黄芪15g,陈皮15g,法夏10g,枳实10g,炒三仙各15g。
中成药可选用参芪定喘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主症:纳少腹胀。
次症: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便溏倦怠,舌边齿痕,脉象细弦。
治法:健脾助运,和胃止痛。
方药:自拟健脾和胃汤为主方。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炒莱菔子15g,元胡10g,陈皮10g,姜半夏10g,乌贼骨15g。
中成药可选用胃苏冲剂,每次1包(15g)温水送服,每日3次。
次症:心烦易怒,胸腹痞满,纳少便溏,善喜叹息,舌苔白腻,脉象细弦。
治法:调和肝脾,疏通中焦。
方药:自拟调和肝脾汤为主方。醋柴胡10g,赤白芍各15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5g,炒栀子10g,郁金10g,枳壳10g。
中成药可选用健脾疏肝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主症:五更泄泻。
次症:脘腹冷痛,完谷不化,腰痛肢冷,阳痿水肿,舌淡齿痕,脉沉虚弱。
治法:温补肾阳,健脾止泻。
方药:自拟温补脾肾汤为主方。炮附子10g,肉桂5g,党参15g,炒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
中成药可选用附桂理中丸或附桂八味丸或四神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主症:腹胀眩晕。
次症:便溏倦怠,肢体麻木,面色萎黄,视弱消瘦,舌淡苔白,脉象沉细。
治法:健脾助运,补血养肝。
方药:自拟健脾养肝汤为主方。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30g,鸡内金15g,炒三仙各10g。
中成药可选用八珍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1丸,每日3次。
主症:腹泻抽搐。
次症:纳呆呕吐,昏睡露睛,消瘦肢凉,面色萎黄,舌淡弄舌,脉象细弦。
治法:健脾补气,平息内风。
方药:自拟健脾熄风汤为主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天麻5g,蝉衣5g,钩藤10g,黄芪15g,当归10g,水牛角10g(先煎)。根据脾病在临床所见,可辨证选用以上十五法,若临床见到二证或三证同时出现,则可二法同时并用。脾病除用中药辨证论治外,还应注意饮食与生活调摄,对治疗脾病和促进身体康复有积极作用。重视体育健身运动,可增强体质,亦有利于脾病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