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肝阳虚证对阴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4-11  浏览次数:369 次     

在王振东教授、施维群教授多年临证指导下,我初步提出“肝阳虚、湿浊郁火”为阴黄病治疗的核心病机,治疗以“辛开苦降、温肝阳为大法”。

然而在临床中黄疸病不宜仅以望面色如“阳黄如桔色,阴黄如烟熏”直接判断“阴黄病或阳黄病”,其实晋代以前文献,并无阴黄、阳黄之称。就历代古籍对黄疸病的记载概以汇总如下:《黄帝内经》提出黄疸和胃疸两种;《伤寒论》提出瘀热发黄病和寒湿发黄病;《金匮要略》细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肘后备急方》有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和劳疸等五种;《针灸甲乙经》提出劳疸之名。阴黄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曰:“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圣济总录》里有三十六种黄分类均未提到阳黄;《卫生宝鉴》将发黄分为阴黄、阳黄。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初以黄疸色泽之明晦来辨别阴黄、阳黄,随后《温热类编》、《类证治裁》、《中国医学大辞典》有此类观点。各家对阴黄的病机认识亦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伤寒微旨》提出“脾虚而为寒湿所加,与邪热熏蒸发黄者为阴黄”。《圣济总录》提出“病人寒热,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此是阴黄。”《证治准绳》提出“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中气大伤,脾不化血。”《金匮要略浅注》提出“有以津枯血燥而皮肤暗黄为阴黄的观点。”《仁斋直指方》提出“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桔黄而明。”《医学纲目》提出“色如烟熏黄,乃湿病也。色如桔子黄,乃黄病也。”纵观历代医家对阴黄病机认识不一,有太阴寒湿,误治传变而来的为阴黄;有脾肾阳虚的为阴黄;有脾肾两亏、气血不足而为阴黄;有寒湿郁久化热,以致津枯血燥为阴黄等等;但是以“瘀热发黄”为阳黄的观点争议较少。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