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学术成果

王振东名医对“风药”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体会

发布时间:2019-10-10  浏览次数:1180 次     

王振东名医对“风药”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风药”是易水学派首创的“法象药理”名词,《医学启源》载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香白芷、鼠粘子、桔梗、藁本、川芎、蔓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芥、薄荷、前胡等20味风药。清代医家龙之章尤其推重风药,认为“治病须要兼风药,不兼风药不合作,”“治病风药断不可少”。当代对风药展开了较多的研究,风药运用非常广泛。肝主疏泄,又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慢性肝病病因病机是由于感受疫毒、情志郁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由“毒、痰、热、瘀”综合而成。慢性肝病使用风药主要基于肝的功能和特性、风药的舒肝、胜湿、宣通阳气而活血、宣散郁火等功能。许多老中医具有丰富的运用风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现代实验研究也显示风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笔者随名中医王振东主任医师学习期间,总结其用风药治疗慢性肝病经验,现分享如下:

关键词:肝病,风药,肝经

“风药”是金元医家张元素首创“法象药理”的一个名词,张元素《医学启源》谓“药有气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主治之法,各各不同”,他取法天地五运之象,把常用药物归纳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其中“风升生”一类是指“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收载有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香白芷、鼠粘子、桔梗、藁本、川芎、蔓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芥、薄荷、前胡等20味常用药。在阐述羌活时说:“羌活,气微温,味甘苦,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经风药也”,首次提出“风药”之名。李东垣承其师法,用药注重气味,以气味知药物之理性,《脾胃论》谓“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厚者,阴中至阴。”据此气味薄厚指导临床用药。“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又为天之阴阳也。”“一物之内,气味皆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在其《内外伤辨惑论》中所载补中益气汤之柴胡、升麻:“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

历代对中药有着不同的分类,《神农本草经》分三品以应三才,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将中药分为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类,开按功效分类之先河,而一般都按药物来源分类。现代《中药学》基本上按效用分。易水学派的法象药理是中药分类上的首创,但此种分类法并没引起医、药界的共鸣,《医学启源》所载和涵盖的药物数量又太少,后来因疾病谱改变和温病学派的崛起,“法象药理”反遭冷落。但是,法象药理独特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药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少医家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发挥,清代医家龙之章对风药就特别推崇,他在《蠢子医》中说“今日之病多从风上得,不用风药必不痊。”“今病尽从风上起,不痛治风总不灵。”自己“中年悟澈五运六气理,始知人生受病风为先。以后治病开方子,必于风药加检点。”“治病须要兼风药,不兼风药不合作。”“但置风药三两味,便是卢医到身边。”龙之章在书中还特别指出了风药与他药配伍中的增效作用:“试看一切虚寒症,加上风药便绰约。一则能升提,二则能挥霍。再看一切实火症,加上风药便引却。一则能发散,二则能开拓。我今始知风药为最灵,不用风药总脱略。”“必加此味始通灵,好如熊经鸱顾在眼前。必加此味始有力,好如抽坎填离在心间。可知妙手空空尔,登场傀儡一线牵。治病岂必在实际,八万毫毛皆能宣。”当代医家从“风为百病之长”出发,认为风药有着极其广泛的适应范围,将风药推用于临床各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氏等认为风药在临床功能甚多,主要有调畅气机、开发郁结、祛邪外出、引经报使、配伍增效5 个方面,并从玄府理论视角认识风药作用机制,从而创造性地提出“风药增效论”,认为风药多动善行的特性,与药物配伍可产生良好的增效作用,如增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之效等。风药的功用远不限于解表,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慢性肝病是西医名词,指一类病程较长的肝脏疾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汁郁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这类疾病中医属积聚、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感受疫毒、情志郁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由“毒、痰、热、瘀”综合而复杂的病机所致,多种病机交织缠绵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阶段和具体证型中有所侧重而已。临床证候虚实相兼,错综复杂,本虚标实,瘀热痰毒阻滞肝络为其病机特点。

肝主疏泄,又主藏血,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内经》谓:“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王于春。”慢性肝病使用风药主要基于肝的功能和特性、风药的舒肝、胜湿、宣通阳气而活血、宣散郁火等功能。

肝失疏泄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风药应肝条达之性,同气相求,能助肝春生、升发之作用,入肝经而助升发疏泄。临床常用的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方中均用风药疏达肝胆之气,柴胡是其代表药,张锡纯说:“柴胡能疏气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横恣,桂枝其气温升,能舒肝气实,又为降胃要药。”

湿邪蕴阻是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病因,《金匮要略》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风药多具宣通之性,能升发阳气,振奋气化、疏畅气机,故风能胜湿,正所谓“木克土,风胜湿”。《脾胃论》曰:“湿寒之胜,当助风以平之”,“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愈矣。”风药质轻味辛,药性升浮、善行,具有开泄腠理、宣表透达的作用,能使湿热或寒湿之邪从表而解,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之麻黄、甘露消毒丹中之薄荷、千金犀角散中之升麻等,皆可发散透邪,使邪有出路,湿邪得以消除。

瘀血是慢性肝病的又一病机,风药多性味辛温,辛能散,温则通,具开郁畅气之效,可宣达阳气,使阳气通达则血瘀得消,故善于疏通血络,消除瘀滞,调节气血运行,利于血脉通畅,如柴胡、羌活、川芎、防风等。治疗慢性肝病中,无论有无黄疸,病机属瘀血阻滞者,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基础上,稍加少量风药可增强活血之功。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郁于内不得泄越,这是慢性肝病的病机之一,临床可见头痛眩晕或头目不清、急躁易怒或烦闷不安、寐少梦多等表现。此时当遵《内经》“火郁发之”之旨,宣畅气机,解除郁遏,发散郁热,此正是风药之所长,常用柴胡、薄荷等。《脾胃论》有言:“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养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火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 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临床可见胁痛、肌肤甲错、蛛丝赤缕、症瘕积块、各种出血等,风药有活血化瘀作用,不仅川芎活血,《神农本草经》载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破癥坚积聚”、荆芥“主寒热……下瘀血”,现代药理研究羌活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挥发油可显著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等等。木郁则土壅,肝病能传脾,脾运不健日久则气血化源不足,风药能疏木扶土、升举脾阳、燥湿醒脾,俾中运得健,气机宣通,气血化源充足,诸证能消。

许多老中医有着运用风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临床经验,如山东名老中医张志远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属于湿热疫毒阻滞者,在降酶时喜用紫草、垂盆草等配合风药升麻、葛根,认为能解毒活血,防止转氨酶下降后的反跳,对转氨酶升高有稳定疗效;对属于肝郁脾虚湿阻者,药用疏肝健脾化湿,同时配以僵蚕、蝉蜕、升麻等。傅氏在肝病的治疗中喜欢加用风药,认为风药散肝达郁,能引药入肝,使诸药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疗效。建议“治疗肝病,尤其缠绵不愈者,注意使用祛风药搜风祛邪。”其“属寒者,用羌活、防风、荆芥、桂枝、细辛之类;属热者,用薄荷、蝉蜕、桑叶、菊花之属。”何氏认为脂肪肝病位在肝、脾、肾,祛风药具有升阳、宣散、通行、透达、渗利、解郁、开动的特性,在治疗脂肪肝中有升阳醒脾、和胃降逆、调达肝木、消积透脂、升阳活血、化瘀散结、调肝滋肾的作用。

刘氏等采用柴胡桂枝汤干预治疗 CCL 4 复合法造模的肝纤维化的大鼠,结果显示柴胡桂枝汤可能通过下调肝纤维组织 TGF-β1表达并抑制其活性,减轻胶原积聚,最终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从而认为风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黄氏等将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五组:A(防风、羌活、白芷)组、B(下瘀血汤)组、C(秋水仙碱)组、D(生理盐水)组,E 组(正常组),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变化情况和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Ⅳ 型胶原、纤维结合蛋白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光镜下可见风药组和下瘀血汤组灶性正常肝细胞索,未见肝假小叶形成,认为风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王振东名中医从事肝病临床多年,在治疗急、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时也喜欢加用风药,葛根、麻黄、桂枝、豨签草、独活、川芎、防风、威灵仙、升麻、薄荷、桔梗等都是常用品,一般用少量,临床实践表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