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名中医工作室
首页 -> 经典医案

经典医案

安康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经典医案

黄疸病中医特色疗法(施维群教授指导)

发布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709 次     

特色疗法

1、中药“脐透消鼓贴”治疗肝硬化内毒血症、门脉高压

中医学本无内毒素血症之称,但历代医籍中“鼓胀”、“黄疸”、“温病”等症状描述与内毒素血症有关。中医把该病机归结为“气滞血瘀,久而化热”,或“热毒内伏,伤及脏腑”。中医“热毒”与西医“内毒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热毒、瘀血之“积”、“聚”,是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施教授依据中医治疗的“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益气”治则,创制出“消鼓脐透贴”,本贴剂由莱菔子、砂仁、地龙、汉防己等4味中药组成。四药相辅相成,具有理气消胀、化瘀清热之功效,且在增强消化道运动、促进肠蠕动、加速内毒素的清除、缓解临床诸多症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透皮促进剂的典型代表,月桂氮卓酮是新型、高效透皮吸收型促进剂。冰片为龙脑、异龙脑混合消旋体,易溶于乙醇,具有芳香开窍、止痛行气的功效。它能引药由肌表直达腠理,具有良好的透皮促进作用。月桂氮卓酮与冰片两者合用能产生药物的协同作用,促透效果叠加。

“脐透消鼓贴”:中药类袋泡剂“脐透消鼓贴”脐部贴敷(包含以下重量比份的中草药:莱菔子、汉防己、地龙、砂仁(比例10:10:5:5),每袋含生药3g,面积为6cm×6cm,厚度为0.3cm),以月桂氮卓酮和冰片乙醇溶液为透皮促进剂,每日两次加液,保持贴敷剂湿润,每三天更换一次贴剂,期间休息一天。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能显著降低门脉高压(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降低内毒素及血氨含量,升高补体C3含量,患者腹胀腹痛、胁痛、黄疸、尿少、便秘、纳呆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2、中药“清肠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

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多由湿热疫毒之邪侵犯中焦,胶着不化,邪毒弥漫,蒙蔽清窍所致。施教授根据祖国医学“下不嫌早”的理论,创制中药“清肠合剂”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中药“清肠合剂”保留灌肠组成:生大黄20g、熟附片16g、地榆炭30g、蒲公英30g,阴虚加生地30g、黄疸加茵陈20g、腹胀加大腹皮30g,煎取150ml,先排空大便,必要时用开塞露清洁灌肠后用结肠滴入或高位结肠灌洗仪保留灌肠,温度37.2℃,流速10ml/分钟, 1次/日,7天为1疗程。第2个疗程起1次/隔日, 共2个疗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药“清肠合剂”保留灌肠对肝硬化轻微型脑病患者神经心理和神经生理的影响,脑病改善程度,神志转清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单用西药组;中药保留灌肠既可发挥整体调理之功,又可直达病处,在改善局部微循环、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清除代谢物质,预防继发感染,降低胆红素等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同一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亦能根据证型的变化,及时作出续贯治疗或药物更改变化,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疗效得以延续。

3、心理疏导与安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低黄疸残留不退者,不仅要面临病情可能发作和进展的危险,同时要面对遭受歧视和冷遇等心理上的创伤,还有长期看病服药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极易产生压抑、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孤独、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或延缓疾病的康复,甚至引起疾病的反复和恶化,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予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治疗是必须的。 

施教授研修过几年的应用心理学,深知慢性疾病中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善于运用心理学的认知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心听取倾诉,详细解答问题,识别患者对疾病的不合理、不科学和歪曲的想法和信念,开展解释、疏导、辩论等方式重建患者的认知方式,指导患者积极的自我对话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积极的信念,每周一到两次的个别交谈,每次 40分钟,疗程二个月。其次是放松冥想训练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子,帮助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先解释方法并进行示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冥想训练,再慢慢鼓励他们自己做,每次冥想训练以后,患者会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放松、平静、舒畅的情绪体验,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认知和冥想训练的治疗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疗效明显。这符合祖国医学对心理问题引起身体疾病的精辟描述,情志异常与五脏所患疾病的关系密切,在合理用药基础上,关注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关爱,医护人员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治疗,对减轻乙肝患者不良情绪,以平静、稳定、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可使人体各个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

安康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康市巴山东路47号 电话:0915-8183608 邮编:725000
备案号:陕卫网审[2011]第0003号 陕ICP备:11010322号